無相黃葉 作品

第336章 葉紹袁遇舊人

    制幣機的製造難點除了複雜的機械結構之外就是那兩塊正反兩面的模具了,這東西必須要由精鋼鑄造,所用鋼材必須有相當硬度,才能在工業生產之中減少磨損,而這麼硬的鋼材就註定了難以雕刻,用熔鑄法給鋼材刻上花紋也難以解決氣泡和氣孔問題。
 

    王文龍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電蝕刻。
 

    樣幣的模具就是王文龍帶人做的,在煉好的鋼板上用油漆畫出不需蝕刻的圖樣,接著將鋼板和負極金屬泡入電解液,接上用綠礬和正負極金屬配置出的伏打電池作為電源,慢慢將圖樣刻到鋼板上。
 

    這工藝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做起來卻非常複雜,硬幣兩邊的圖樣不是平面的,想要刻出層次花紋有深淺的圖樣,必須經過多次蝕刻。
 

    原電池、電解液的配方也要經過反覆實驗。
 

    江南物理社經過了小半年的實驗掌握了這樣的技術,而且絕對壟斷,直接能對下游廠商獅子大開口,一套模板直接叫價八十兩。
 

    在制幣機和電解蝕刻技術飛快回籠資金的同時王文龍又讓物理社上馬新項目研究適合製造金銀銅幣的金屬配方。
 

    現在市面上使用的銀幣只是小頭,真正大宗使用的貨幣還是銅版。
 

    銅幣壓制不難,關鍵是製造出來的銅幣要和市面上那些私鑄劣錢相比拼就必須要壓縮成本。
 

    王文龍知道明代的私錢含銅量其實不低,之所以一摔就碎,很大原因是因為小作坊鑄造時配方沒有調好,如果物理社能夠弄出合適的廉價配方,那才是真的發了。
 

    銅幣配方的研究還在摸索階段,同時制幣機在推出之後,立馬就在江南風行起來。
 

    這東西的效率實在放在那裡,甚至很快有人開始仿製。
 

    想要完全仿製出原本的精密機器難度太高,但不少明代木匠、鐵匠開動腦筋,將賣出來的機器拆分後很快就弄清楚了制幣機的原理,然後他們就用木頭、銅件根據差不多的原理試製出仿製產品。
 

    這些產品自然沒有原版機械的效率,也不符合大工廠的使用標準,但是對於民間的小作坊來說已經夠用了。
 

    至於鋼模,人家直接用鑄鐵製造,然後用解玉砂研磨精修。
 

    反正銀子夠軟,鑄鐵模具代替鋼模不過磨損的快一些,製作出的銀幣花紋清晰度低一些,大城市裡用不了,就送到小地方去用。
 

    而且這些商人很快發現百姓對於機器製作的錢幣天然有一種信任感,甚至比接受銅錢更願意接受這些機器印出來的金屬貨幣。
 

    壓制銅幣需要專門配方,生產私錢的小工廠弄不出來,但用其他金屬做劣幣還是可以的。
 

    於是幾年之間各種金屬所做的貨幣鎳幣、錫幣、鉛幣都湧入了市場,引得朝廷頭疼不已,接連的取締工作綿延了幾十年,還抓不乾淨。
 

    王文龍的制幣機發明在後世直接導致錢幣收藏市場上由此多出一種分類萬曆雜錢。
 

    這些錢幣的圖案基本都是直接拿洋錢或者銅錢做母模翻出來的,花色紋樣紛繁不一,價值也並不高,但這些萬曆雜錢卻被專家認為相當有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