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75章 兩派對噴

    楊彝對於理學十分推崇,奉四書五經為天下至道,而王文龍在書籍之中居然把古文尚書斥為偽作,這已經攻擊到楊彝的底線。
 

    生了半天悶氣之後,楊彝決心找出王文龍書籍之中的錯漏之處,於是又將丟到地上的書撿起來繼續讀。
 

    然後讀著讀著他就漸漸不說話了。這時的楊彝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依舊處在吸收外界思想的學習階段,對於一切的儒學研究,都還採取可以吸收學習的態度,而王文龍的研究方法,在經過最初的牴觸之後,他卻漸漸越看越覺得有道理。
 

    這人能夠拜錢謙益為師,對於儒學還是有一定悟性的,等把整本尚書古文疏證讀完一半,楊彝已經對王文龍佩服的五體投地。
 

    他為了一個儒學理論,可以和顧夢麟吵上好幾天,有相當強的表達欲,此時讀了尚書古文疏證覺得心中有頗多感悟,楊彝忍不住激動的想要把王文龍的研究方法推廣給更多的人。
 

    他在內心中已經成為王文龍的門徒。
 

    但此時像楊彝這樣能夠虛心接受新的研究方法的學者實在是少數。
 

    許多儒家學者一輩子研究四書五經,甚至有些人專攻古文尚書,在這二十五篇文字上花費了大半生的心血,王文龍突然把這些文字都說成偽作,更多人都反應是直接破防。
 

    王文龍的新書瞬間引起眾人批評。
 

    尚書古文疏證不可能毫無問題,一定要找也是可以在其中找到許多邏輯上可以質問的點。
 

    東林黨大佬錢一本就直接寫文章攻擊“近日讀王建陽尚書古文疏證一書,此書內容卻然精巧,但研究方法實有大謬誤如王建陽在書中以為鄭康成注古文篇名與今世之流傳古文尚書名字不同,以之為一條疑點”
 

    “然而這只是篇數與篇名不同之問題。千百年流傳之間一篇文字名字改動,或有文字失傳也是可能的,這又何以成為證偽古文之方法”
 

    “此等證偽之書其實乃是自唐以來一股疑古辨偽之風,歷經宋元而至今朝越刮越猛,稍有學識之人以辨偽之功而互相標榜,以為推翻前朝研究,獨步天下,此等事情歷代皆有,一二子醉心於此,無非求名侮人是也”
 

    錢一本還算是有的放矢,許多人對於新出現的尚書古文疏證的攻擊已經上升到對於王文龍人身攻擊的程度,把他罵的彷彿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居然把聖人所寫的文字汙衊為偽作。
 

    王文龍知道這書會惹出亂子,於是丟出一個震撼彈之後,從頭到尾就不再說話,只讓輿論場自己去鬧。
 

    反倒是以楊彝為代表的年輕文人,覺得王文龍的研究方法有道理都主動站出來捍衛王文龍,他們在報紙上大發議論,和那些攻擊王文龍之人互相爭吵。
 

    一場論戰,瞬間興起。
 

    所帶來的結果
 

    首先,尚書古文疏證迅速擴大知名度,直接賣出江南,福建、江西、北直隸、山東、四川客人都來求購,王文龍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