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72章 抽象的東林孔聖

    鄧志謨說“來到蘇州我才知道,這地方寫的人實在太多,這市面上的報紙和咱們福建不同,倒有一半是寫詩文的,咱們的蘇州旬報寫的再好也不會在市面上顯得多麼出挑。如今八百份的銷量已經是靠建陽你的狄公案積累下來的了。”
 

    王文龍點點頭,為了幫助蘇州旬報開拓市場,他專門給鄧志謨寫了一份新的狄公案,這娛樂性遠超蘇州其他報紙連載的作品,但也就把銷量拉到八百份而已。
 

    看來在蘇州市場依靠發行新能做到的銷量也就是如此了,想要繼續打開市場還得需要更新的東西。
 

    王文龍稍加思索,說道“若這樣我們不如把蘇州旬報的主要力量放在報導時事新聞上。”
 

    如今在大明因為蠟版油印技術的推廣報紙種類已經非常多,光是報道一些街頭巷尾的奇聞或者寫都已經不足以打開知名度,王文龍知道這代表著報紙行業從新聞紙階段要向下一個階段發展時事類的報刊雜誌必然要出現了。
 

    他道“蘇州文人眾多,市民力量龐大,時事類的報刊在此發展再適合不過。”
 

    “辦此等報刊,只怕麻煩。”鄧志謨卻是有些摸不準,他道“縱論時政,難免引來非議,咱們在蘇州還沒有底層班底,我是江西人,其他的報刊編輯許多也是福建人,對於市井消息並不熟悉。”
 

    王文龍聞言卻笑道“怕引來非議就去和權貴結交罷了,我過兩日就要去南京國子監上任,趁此機會可以走走關係,這江南各地的交通可是方便的很呢,橫豎總是攀附一個靠山,面對非議,咱們腆著臉不怕被罵就是了。”
 

    “建陽若是已下定決心,我也不好反駁。”鄧志謨心中對於將蘇州旬報改為時事類新聞雜誌總是有些牴觸。
 

    王文龍笑著說道“那你便同著同僚們說說,讓大家都做好準備。”
 

    “我將事情辦好就是了。”鄧志謨說道。
 

    “這態度可不行,咱們改做時事新聞報紙,也要做到江南一流,就如同旬報在福州一樣,說出去是響噹噹的頭一號名頭。”王文龍仔細說道,“咱們已經出了福建,來到這天下輿論中心,手中又掌握著報紙這一大公器,難道老哥就不想好生鬧他一場”
 

    “建陽野心如此之大”鄧志謨聞言頗為驚訝。
 

    王文龍說道“其實咱們的報紙也不需持哪一派的立場,總是跟著蘇州市民站在一起,為生民立命,將來在史書上也會有咱們一筆的。”
 

    “或許是吧。”鄧志謨明顯不敢做這麼宏大的夢。
 

    王文龍也想見見影響輿論,擁有自己的勢力。
 

    而此時蘇州的市民階級算是整個大明最成熟的市民群體,明朝的中後期,蘇州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手工業城市,是明朝絲織業的中心,“郡城之東,皆學織業”,整個蘇州東北半城全都是經營絲織業的工廠,不小部分的蘇州百姓已經成為工人。
 

    蘇州的很多百姓識字,且有鬧罷工以及暴動的本事,僅在萬曆年間就有幾次記錄於史書的市民運動,蘇州織工叫歇、葛成抗稅、打殺閹黨的五人墓碑記,都是在蘇州鬧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