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59章 《旬報》北上

    馬堂收稅根本沒有一個滿意的稅額,他的收稅方法其實跟綁票沒什麼差別,就是利用心理壓力,讓你自己提高價碼,能提多高就提多高。
 

    最後利瑪竇能夠出來還是因為利瑪竇彙報萬曆的奏疏中說利瑪竇帶了一座自鳴鐘上京貢獻,萬曆對這東西挺好奇,等了幾個月沒見到利瑪竇進京,於是專門寫信問馬堂
 

    “那個大西洋人可到臨清,他在奏書中提到的自鳴鐘怎麼還不送來”
 

    馬堂這才知道利瑪竇的重要,連忙把原本已經擺到自己府上的自鳴鐘還給了利瑪竇,還寫信給萬曆通知“利瑪竇已到臨清”。
 

    “不提這些糟心事了,”徐學聚搖頭說道“如今我不做福建左佈政史,海防之事建陽也不好插手,接下去不知建陽有什麼打算”
 

    王文龍說道“旬報在福州的銷量已經達到一千五百份,再想要繼續增長也很難了,趁著這段時間旬報獨立出來,我打算去蘇州半個分社。”
 

    “去蘇州,”徐學聚思索一番連連點頭“江南大藩地,若是旬報能夠在蘇州有一根據地,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他詢問王文龍“在蘇州辦報需要的資金人員可要鎮寧樓這裡支持”
 

    巡海道駐紮漳州,署衙建於嘉靖年間,因為巡海道負責整個福建的海防之事,所以衙門佈局和一般的文官衙門不同,更像軍政衙門,名叫“鎮寧樓”。
 

    鎮寧樓自己有兵有糧,在福建的權勢極大,王文龍現在幫徐學聚行走,只要在福建地面上說一聲“鎮寧樓辦事”,福建沿海各地衛所、營官都會奉他為上賓。
 

    “錢和人手都有存項,”王文龍說道,“這事情大人可以放心,我自會安排妥當。”
 

    “如此甚好。”徐學聚笑著點點頭。
 

    他就喜歡王文龍這份聰明勁。
 

    旬報和湘妃紗之中都有他的股分,但巡海道實在是沒有什麼和旬報有關的工作,如果要鎮寧樓出錢去給王文龍私人辦報紙,所有人知道都會覺得徐學聚是在為自己掙外快,說出去不太好聽。
 

    去往蘇州開辦旬報的分社是王文龍在去京城的路上就開始做的打算。
 

    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徐學聚要去漳州坐鎮,王文龍還算是徐學聚的幕僚,但是丟了福建布政使司衙門這個大靠山,他在福州府也不好繼續混了。
 

    而且福建畢竟不是此時的文化中心,他想要揚名,在福建一地再怎麼施展也就是這樣了,再接下去發展自然應該去江南闖一闖。
 

    福建的旬報攤子王文龍離開之後會交給張燮做副主編,而未來旬報將形成福州和蘇州兩個分社的局面,因為旬報十天才出一期,兩地之間的信息交通網絡建立之後甚至可以共享內容,初步形成後世報紙時代的通訊社模式。
 

    與此同時北海屠龍記已經連載了幾萬字,在福建讀者之中的反響比不上王文龍的之前作品,主要是因為此書的爽點節奏還是太老舊,一開篇光是介紹人物,背景就用上了整整一章,讀者看了幾期,主角才剛剛學會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