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33章 《療痾錄》與“錄學”

    療痾錄影響多大隻看福州城報紙專欄的討論密度就知道,此書發表三個月後不光是王文龍的旬報,其他的報紙也全都出來對這篇發表評論,一片倒的都是好評。
 

    倉山詩叢主編曹學佺高屋建瓴的在評論之中介紹“療痾錄所寫之人心世道,讓人無力悲涼,哪怕有名醫如塗旦可,名臣如宋常勤,對彼時局,亦是徒呼奈何。”
 

    “此書將末世之中人人不敢作為之景象用二主角之視角緩緩寫出百姓流民不信官府,將軍士卒不信長官,雖地主士紳讀書之家,亦不信朝廷,只知守財自保,如此一來大廈豈能不傾萬般皆不可行,似患了沉痾久病,此非人病,國病也。病在暮氣二字。”
 

    “此書講暮氣深入骨髓,實實讀之令人脊背發涼。”
 

    到了後世,中國近代文學教科書中,更是將王文龍的療痾錄評為“封建末年文學之新聲”“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啟蒙之作”,在文學教科書中盛讚道“療痾錄深刻描寫了封建時代末年的悲慘現狀,反映了明萬曆時期知識分子對於封建王朝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同時又是新興資產階級視角所代表的市民文學在明代通俗中的典型體現,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呼聲。”
 

    對於後來的創作者,王文龍的作品也是一座豐碑,幾十年後的大作家李漁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多次談到王文龍的療痾錄這部鉅著對他的影響。
 

    “餘自幼好讀書,常受父親教訓曰雜書少讀,心中也自羞愧,以為不能攻正經也。直至見療痾錄一冊,手不釋卷,方始明白中亦有鉅作。”
 

    “過去做者,只知以一人視角寫去,若是要換人物,便牽動故事再換視角,此皆三國演義水滸傳知寫法。直至建陽公此書開創一種多視角寫法,我輩文人方始知道若要寫大場面,可以從不同視角著手,一個故事並非從頭說至尾巴,可插敘、可倒敘,一個場景也並非只能用寫景與對話描摹,人物,神態,心理,乃自天氣景象,亦都是烘托場景之法,場景烘托氣氛,氣氛又作用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