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28章 毛文龍來找

    沈珫對王文龍這個女婿頗為滿意,婚禮結束後又逗遛了幾日他才北上去任官。
 

    婚事結束,王文龍也再次投入工作之中。
 

    因為對於各方都有益,所以開墾大員島之事很自然的實行下去。
 

    福建方面以工代賑,擠出錢糧修建廈門城。
 

    廈門的地理位置對於開發臺灣太為重要,只要在廈門駐軍就能控扼臺灣海峽,並且還是聯絡臺灣最好的港口。
 

    有了衙門配合,楊天生等人也拿出移民的具體計劃。
 

    移民的事宜涉及範圍極廣,各方勢力登島之後各自選擇定居點,主要開臺的方向分做兩個區域,楊天生看中後世臺灣西南赤嵌一帶,在此定居,並且籌劃修築城堡。
 

    李旦和泉州的海商則登陸後世臺灣北部基隆淡水一帶,也進行小規模開發。
 

    這兩個地點在前世歷史之中分別是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看重的築城地址,也是貿易航線的重要據點。
 

    除了他們之外,三一教徒也在後室臺灣的北港一帶登島,此地土地肥美,有大片的荒木,雖然交通上困難一些,但是足以開疆拓土作為長期定居點使用。
 

    不過這地方較為平坦,本地原住民早就聚群而居,和土人的可能矛盾使得海商們都不願意來此開闢。
 

    但三一教徒以小地主和小手工業者為主,視野也更像是小地主和商人,他們只想要有自己的土地種植,紛紛覺得這地方適合開墾產業。
 

    簡陋的三一教堂也開始籌劃建設,三一教徒對當地原住民加以安撫,劃分疆界,又將聚群而居的教徒規劃成營寨互相保護。
 

    他們打算在臺灣紮根之後就開始對周圍的原住民傳教。
 

    儒釋道三家都能被整合成一個宗教,三一教徒覺得吸納大員島上土人入教也不是什麼問題。
 

    除了這幾家較大能力的定居勢力之外,還有大量小規模的流民在只有幾艘船的海商招攬之下過海峽去討生活。
 

    定居點星羅棋佈,但實際上第一批上島開墾的人數卻還不到一萬,前期的開拓必然萬分艱苦,福建的官員也行動起來,主要是往島上派一些醫生,免得太多的流民死於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