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75章 才高不仕

    第175章 才高不仕
 

    “守成、遣使、權宜”三論是後來內閣大學士朱賡所寫反對礦監稅利政策的文章。
 

    王文龍記憶之中這篇文章獲得了首輔沈一貫以及閣老沈鯉的共同認同。
 

    三個閣老分屬不同派系能獲得大家一致認同著實不容易。
 

    文中三個論點全都是朱賡仔細選取之後才寫了出來,既能夠表達反對意見,同時又為萬曆保留了面子,甚至還提出了折中方案。
 

    這是一篇在朝臣之中可以過得去在萬曆那裡也說不出什麼的絕好文字。
 

    王文龍前世仔細讀過這篇文章,當時就被朱賡的文筆所折服,實在太厲害了,在皇帝文官甚至是稅監太監幾個雞蛋上面跳舞,還能跳的花團錦簇。
 

    後世什麼省府大秘的文筆都比朱閣老差著一籌。
 

    所以說別以為這群萬曆後期的閣老六七十歲就老邁無用。
 

    能做到那個位置上的哪個不是人精之所以表現出無用,只是為了利益不想幹事而已。
 

    他們很聰明,但是這份聰明並不太想用到替百姓造福上。
 

    徐學聚聞言,將信將疑“世上還有這樣的父母”
 

    徐學聚連連感嘆和王文龍配合的這篇文章,比他自己寫過的所有科道文章都要漂亮。
 

    臉紅歸臉紅,王文龍坦然說道“我的性格實在不適合做官,還是做個幕僚來的輕鬆。”
 

    所以像陳繼儒這樣反而聰明,人家一次考不上之後,就看清了自己未來道路,直接弄個大型聚會在聚會之上將儒巾燒掉,以行為藝術的方式表明自己再也不去考舉人,順便還能塑造一個名仕人設。
 

    王文龍前世將這篇文章看過不止一次,具體內容都在腦海之中,但是畢竟這篇文章在歷史上還有幾年之後才能寫出來許多東西不能直接引用。
 

    陳繼儒是深入科考後憤而退出,而王文龍是根本不入科考,閒雲野鶴高來高去現在他的口碑比陳繼儒還好。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訓練,王文龍的文學水平也能夠寫文言文了。
 

    好在徐學聚是此中好手,他在一旁不時提出建議,王文龍照之修改,一篇文章漸漸就鋪了出來。
 

    王文龍點點頭,說了兩句話糊弄過去。
 

    又是山人又是隱士說的自己如此厲害,結果連個舉人都要考上十幾年才考的中,這是很降格調的事情。
 

    徐學聚這是動了真感情,兩人相處一年多,徐學聚已經把他當做子侄輩看待。
 

    文章固然不錯,但是最多也就能送王文龍走過鄉試,考上進士的概率微乎其微。
 

    徐學聚看著他半天,搖頭勸說“你雖有此心,但如何不想著振家聲、得功名”
 

    “建陽,你如今年輕,做事不要只想你一人快活,也想想伱葬在西洋的父母。”
 

    兩人這一寫也不說什麼別的事情了,二人完全醉心於公文寫作,一直弄到天色將晚,徐學聚這才拿著王文龍謄抄了最後一遍的文章仔細。
 

    接著徐學聚便看向王文龍連連稱讚“建陽有此文才,便是徐文長在世怕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