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72章 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第172章 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現在已經有人定期把旬報送到泉州和漳州去販賣,甚至建陽那邊還出了旬報的合訂本都是做成盜版書,甚至賣的比福州城的旬報原版還貴,但是銷量居然十分不錯。
 

    甚至旬報已經漂洋過海,許多商人帶了旬報上船,使之漸漸流通開。
 

    在朝鮮、日本、西洋華人中都有一些讀者,雖然數量不多,但日後肯定會緩慢增加。
 

    這都導致旬報越來越掙錢。
 

    如今旬報的平均銷售數目在一千三百份,每期還有二十多兩的廣告費,扣去運營成本旬報每期給布政使司衙門帶來的收入都超過六十兩。
 

    每個月發行三期,每月的收入就是小二百兩。
 

    旬報銷售情況不好徐學聚固然會擔心,但銷售情況太好卻也讓徐學聚有些措手不及。
 

    因為這筆經費有些難走賬。
 

    一切的原因只因地方政府自己並沒有錢財。
 

    地方官的俸祿是由朝廷發放的,除此之外,衙門中的腳伕、船伕、力工、印工,甚至衙門一年開宴席所需的牛、豬、魚、羊全部要從本地百姓之處徵收。
 

    兩人商量一陣,王文龍提了幾個建議,比如做紅薯粉絲廠之類的,但是這點規模怎麼樣也消耗不了一年二千兩的投入,這筆銀子足夠做件大事業了。
 

    那匹馬顯然經過長途奔跑,此時口中都吐著熱氣,馬上騎士也是差不多,已經快入冬的天氣,卻渾身大汗。
 

    布政使司衙門作為上級主管單位,它的塘報房就是這樣一個由百姓供養起來的地方,每年能夠不多收稅就已經不錯,徐學聚最初是覺得塘報房有這麼多冗員,得給他們找份事情做所以才讓王文龍開辦了旬報,結果現在旬報的收入每個月能超過二百兩,一年就是兩千兩,越掙越多。
 

    八百里加急的成本非常高,非是緊急大事不會動用,無怪乎徐學聚的臉上表情如此鄭重,而王文龍也感到奇怪,為什麼簽收人名單裡頭還有他的名字
 

    “我是福清寄遞鋪的,京城有書信八百里加急呈報福州徐藩臺。”
 

    “建陽,你看看吧。”
 

    那漢子見到徐學聚也知是個大官,連忙下馬跪下,呈上一副夾板保護著的書信,又拿出自己的驛符和回曆。
 

    這比徐渭徐文長還要厲害。
 

    朱元璋時期明代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驛站制度。
 

    王文龍寫這文告之時是萬萬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結果,而一旁的徐學聚則是大為震撼。
 

    王文龍疑惑接過,看了一眼,瞬間呆滯。
 

    王文龍原原本本將自己寫文告的過程講了一遍,聽完之後,徐學聚忍不住嘆口氣,評價說道“建陽此番際遇著實神奇”
 

    兩人通過給旬報供應蠟紙和油墨掙的就已經不少了。
 

    自己這什麼幕僚呀
 

    兩人剛剛走出報社還沒轉進衙門就見一個壯漢騎馬過來。
 

    但是這次他卻確實有些羨慕王文龍的際遇。
 

    “有建陽這話,我就放心了。”徐學聚哈哈笑道。
 

    他的文章送入內閣,肯定引起朝堂討論,這麼大的事情,他根本沒有騷操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