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39章 稅收的少了

    第139章 稅收的少了
 

    王文龍控訴自己小時候的悲慘遭遇,演技爆棚,說的熱淚盈眶義憤填膺。
 

    而在場眾人也被王文龍感染,不少人也是咬牙切齒。
 

    這些常州商人聽著西洋商人的遭遇,不禁想起了大明朝廷對於他們這些仕商的種種虧待甚至掠奪。
 

    這種情緒非常有感染力,甚至東林黨人聽的刺耳也無法阻止。
 

    因為這種保護仕商利益的需求就是常州士紳能夠團結起來的主要原因,也是東林黨的根基。
 

    眾人都被王文龍的敘述勾起了興趣。
 

    這時王文龍繼續說道“我小時候就是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很多人以為我幼時一定長在讀書之家,其實不然,我在十歲之前家中尚有餘財,父親也給我請來大明的讀書人為我開蒙,但是十歲一場屠殺,我全家幾乎盡喪於歐洲人之手,而我雖然僥倖存活,也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下求一條活路。”
 

    黃尊素聽著王文龍的敘述不禁想道怪不得建陽先生寫葡萄牙歷史如此清楚,對歐洲人的掌故也瞭解明白,原來他有這樣的遭遇。
 

    “華人小孩聰明伶俐,比起當地土人,更受歐洲人喜愛,他們以為培養華人給他們做狗可以更有效率。所以小時候我倒還有一條活路,我先是跟著歐洲船長一起航海,後來又在西人傳教士手下當做一個小僕奔走,也當過歐洲人工地上的工匠。”
 

    “這些方法雖讓我存活,但是日子實在難稱好過,歐洲人對待大明商販只如牛馬,我自小也不知捱過多少皮鞭呵斥。”
 

    “那時的我只有一個想法,我時時想到我家舅舅滾在地上的頭顱,我想要讓大明的商人不再受到這樣的待遇,我想弄清楚為什麼歐洲人可以對商販友好,而我大明偏偏如此對待商販”
 

    “於是我忍辱負重,再卑賤的工作我也去幹,再骯髒的環境我也忍受,只願多學習天下的道理,解開我的疑惑。”
 

    “我奔走於天竺、緬甸、暹羅等地,還隨船隊去過非洲,甚至跟著傳教士一起去過葡萄牙、西班牙。”
 

    “那些西方傳教士將歐洲說的如同地上天國一般,但是實際經歷過才會知道,歐洲物產遠沒有我大明豐富,國家百姓也不見比我大明富裕多少,但為什麼人家欣欣向榮,我大明百姓確過的這般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