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33章 王文龍風采

    第133章 王文龍風采
 

    王文龍說道“如此一番推演,研究歷史地理後便不只以為西洋諸島嶼上土人習俗奇怪,還能鑑古知今,知道其風俗由何而來了。”
 

    臺下眾人都是頗為驚奇,他們中一些人聽過呂宋島上的土人斷髮紋身的習俗,也知道古越人的記載,但卻沒想到兩者很可能是同出一源,聽到王文龍的如此舉例,也就明白王文龍所說要從五個方面研究國別的作用。
 

    王文龍繼續說道“如此研究出了一地之風俗來源,便可以起到互相借鑑判斷的作用,甚至可以由古推今,以至於推斷未來之事。”
 

    王文龍先對眾人解釋此時的重商主義經濟學“有一個前提大家記得,當今西洋各國雖然風俗各異,但是都把金銀當做珍貴物品,無論到哪個國家,只要拿出金銀總能換到衣食,所以當今各國所謂海貿,就是為了給自己國家囤積更多的金銀。”
 

    接著他便拿起了自己手邊的葡萄牙國史
 

    “由此前提我們再看葡萄牙國曆史。葡萄牙國地處歐洲,國小民貧,出洋開海買來印度的香料,之後再將之轉賣給其他歐洲國家,假若在印度一兩銀子作為成本買來的香料,回到歐洲能賣到二十兩,作為中轉之國,則葡萄牙國商人所得的利益能有十九兩之多,葡萄牙國的貴族從中抽稅亦能得到好處,自然全國上下對於出海之事大為支持。”
 

    “而換到我大明,若是一個大明海商到印度以一兩銀子成本買來香料,運回大明能賣到二十兩,但大明卻是商品最終銷售之國,雖然作為中轉商人能收到十九兩的利益,但是以大明全體來看卻是花費了一兩銀子,換回了價值一兩銀子的香料,淨流出了一兩白銀。”
 

    “許多士大夫以為香料是奢侈享用之物,不當吃不當喝,用我大明白銀去換這等享受之物,自然是不合算了。”
 

    “所以我大明對於出海之事在隆慶朝之前一直是不支持的,直到歐洲人在南美髮現大銀礦,大明所生產的貨物,通過海貿可以換回比在大明境內銷售更多白銀,這項生意對於整個大明來說才有利潤。”
 

    “西班牙人於五十五年前發現波託西銀礦,漸漸挖掘開採,於四十二年前來到呂宋殖民,用大量白銀與我大明交換貨物,到三十四年前我大明就有了月港開關之事。”
 

    “這又是一個地理、經濟決定國情的例子了。”
 

    等王文龍把隆慶開關的原因從國際海貿方面講完一遍,臺下眾人已經聽得目瞪口呆。
 

    在場不少飽學鴻儒對於隆慶開海的過程也有了解,但還真沒有哪一個人從國際貿易角度瞭解過,這時才終於明白,原來隆慶開關就是一個標準的重商主義經濟學範本,是在最佳的時機為了收斂最多的金銀才自然做出的決定。
 

    換成其他文明估計也是類似的行為,只是反應速度早兩年晚兩年的區別罷了。
 

    臺下的顧憲成張大了嘴巴,隆慶開關那一年他剛剛十六歲,才考中秀才,身處於南直隸,對於朝廷當年突然宣佈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這一大事件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