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20章 劣印快書

    第120章 劣印快書
 

    這時耶穌會對於入教的教徒限制可是十分嚴格的,規定每一個教徒必須要有耶穌會的傳教士跟隨,明面上的理由是可以方便指導大明的信眾禮拜,但其實是一種思想控制的方式。
 

    徐光啟在原歷史上哪怕當上了閣老,幕府之中也始終有幾個歐洲傳教士的身影,他們定期向澳門耶穌會彙報徐光啟的近況,對於徐光啟的思想動態耶穌會了解的只怕比崇禎皇帝還要清楚。
 

    而當時徐光啟還樂在其中,只覺得這是組織派“兄弟”幫他進步。
 

    但在這個時空徐光啟心中已經對基督教有了基本印象,他又不蠢,沒經過洗腦的情況下看到耶穌會的這一套哪裡還不清楚他們想幹嘛
 

    於是對於利瑪竇詢問他是否想要入教之事徐光啟委婉的推辭,利瑪竇也只是廣撒網多撈魚的勸人入教罷了,對於徐光啟這個舉人不想入教也不以為意。
 

    利瑪竇事務繁忙,既然徐光啟不想入教,他也沒心思為徐光啟解惑,徐光啟看出這些,好多藏在心中的問題都沒機會問。
 

    兩人未及深談就失之交臂,徐光啟也沒去天主堂的心思了,但為了這趟來南京訪友,他已經給松江的學生放了兩月的假,這時回去也是沒事做。
 

    他很想學習歐洲科技,可是也已經看出這些傳教士都是有限度的教學,如果不入他們的天主教,只怕不會教什麼真東西。
 

    徐光啟頗為鬱悶,然後想到的就是王文龍。
 

    於是他乾脆僱船南下,專門來找王文龍請教西人學問。
 

    至於自己計算布里格斯對數表在歷史上大概算了兩年,如果再多一位數的對數表,那計算時間直接乘十,大約需要二十年。王文龍自己算完時都快五十歲了,這項偉業還是留給此時更有熱情的數學家吧。
 

    再加上不同地區的銅錢優劣也不同,價格還要有變動,摻入大量劣質金屬摔在地上一下兩半的沙殼廣片和足厚足銅的厚錢價格自然也不一樣。
 

    可想而知幾年後福州的科舉將要捲到什麼程度。
 

    他原本以為王文龍是個名士,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有些遠,在福州城中打聽王文龍,這些幹苦力的人家不一定認識。
 

    他自己拎著行李下了船,就在碼頭上找船伕用官話詢問“敢問布政使司衙門往哪裡走”
 

    徐光啟看著那兜中的煮馬鈴薯一番詢問之後才明白,頗為驚訝王文龍在福州居然如此受百姓愛戴,甚至被百姓稱作“王仙公”。
 

    他正和兩個腳伕說話,這時又聽旁邊一個揹著書匣的書客叫賣道“王建陽算術快法、聲律啟蒙,油印新書有售了”
 

    徐光啟心道“王建陽果然對歷算頗為精通,看來這次福州是來對了”
 

    那書客跑過來打開書匣,指著三本薄薄的聲律啟蒙對數計算歐體楷書九十二法小冊子說道“新出快印小本,一本四十文,不二價。”
 

    這也是伴隨著新技術出現之後的新問題,福州的抄書鋪已經漸漸普及蠟版印刷,用蠟版印刷翻刻書籍的成本實在太低了,盜版書的生存空間瞬間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