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十一章 高公公收稅

    王文龍看完剛才這一場亂子,愣了半晌,奇怪問道“高宷在月港,怎麼收稅都收到建陽來了”
 

    李光縉冷哼一聲,解答說“那高宷一入福建就開始清點福建各縣的市集,每個集市都派有稅役,建陽這裡還算來得晚的,我們晉江早就有了。”
 

    “這幾日集市上貿易開始的時候,稅役就在集市中心豎起大木牌,把天子命高宷徵稅的聖旨寫在上面,那些傢伙便扛著牌子橫行霸道,凡是到集市上買賣的人都要給他們錢財。”
 

    餘象鬥在一旁補充說道“別說事集上了,就是如今書坊裡頭的圖書,剛剛放到書船上就有人來收錢,問他們依著什麼憑據就拿這張聖旨出來,不想給也得給。”
 

    兩人一說,王文龍也終於有了印象。
 

    萬曆整的這一出派太監收稅,可是把全天下給鬧得雞飛狗跳。
 

    他派往各地的太監,最初還有專門的行當,可是到後來就變成什麼稅都收。
 

    沿海產鹽的地方就收鹽稅,川渝地方要收木材稅,路上有鈔關水上有船關,百姓到市面上賣個小雞仔也有專門的稅目,甚至連多少年不用的廢礦坑也專門派個人去收稅,將稅收攤派在當地礦工戶籍的百姓頭上。
 

    收稅的太監以及手下養著的潑皮無不因此發財,卻給普通百姓造成極大困擾。
 

    時人記載了一件故事萬曆二十八年,蘇州商販陸二運了一船燈草想要到吳中發賣,燈草只值八兩銀子,一路上鈔關數不勝數,船還沒有走過一半路程,稅銀就已經交了四兩。
 

    陸二行船至青山,又遇到鈔關索稅,出門時帶的錢財已經全部用完,想到回去還要再交一遍稅,來去都不行,只得把燈草挑到岸上一把火燒了,空船而回。
 

    王文龍只能嘲諷說道“這些稅役為天子做工,果然是位高權重。”
 

    鄧志謨頗為不屑說道“不光是潑皮無賴,就是好多讀書人家也為這高宷馬首是瞻,巴結逢迎,據說在漳泉,一個稅役的職位已然炒到五百兩銀子,還要打點高宷的身邊人才有機會。”
 

    李光縉是世家子弟出生,聞言不禁冷笑,他從小宦海沉淪,知道一些讀書人是什麼德性。
 

    此時大多數世子還不願意折節去結交太監,但是也有一些科舉無望的人士想要走太監中官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