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幹扣面 作品

第177章 清明【必訂】

    第177章 清明必訂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
 

    其意為,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這是一個愛下雨的季節,萬物需要春雨的潤澤。
 

    而清明時節,又多雨季。
 

    昨天下午下了一場,今天天氣預報上說,還有一場大雨。
 

    但這場大雨,現在還沒來。
 

    因此在鄉鎮上的小道上,便有許多人趁著雨還未來,騎著車子,帶著鐵鍬,拿著鞭炮和黃紙,向著埋葬著自家祖先的墳地裡走去。
 

    在清明這天,祭拜祖先。
 

    是千百年來,每個中國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只是到了後世,因為工作的繁忙,再加上回去不便。
 

    家裡有人的,讓人幫忙燒個紙添個土。
 

    家裡沒人的,只能在心裡辛酸的對父母祖先說聲對不起。
 

    活著的人永遠比死了的人重要。
 

    與生活相比,只能把這些繁雜的禮節全都忘掉。
 

    姜鹿溪就是這些祭祖大軍的一員。
 

    只是跟別人不同的是,她只帶了一小盤炮和一捆紙。
 

    姜鹿溪沒有帶鐵鍬。
 

    並非是因為騎著自行車不好帶鐵鍬。
 

    而是姜鹿溪歷年清明給父母上墳。
 

    都是用手一抔一抔的去添土。
 

    鐵鍬是硬的,姜鹿溪怕用鐵鍬添土時碰到他們。
 

    而手是軟的,碰到也沒事。
 

    昨天下了場雨,不只是地裡變得溼潤起來,就連地旁邊的小道上也已經泥濘不堪,姜鹿溪只能把車子停在旁邊的大路上,然後拿著鞭炮和紙,走下了這泥濘小道。
 

    這泥濘小道的中間,是最為難走的。
 

    這小道兩旁靠麥地的地方,因為泥土夯實,走上去倒是不會粘上許多泥土,但姜鹿溪並沒有從兩旁走,因為走在左右兩旁,很容易就能踩到別人家的麥苗。
 

    雖然路兩旁的麥苗,已經被許多人走過,踩過。
 

    走到自己的田地,姜鹿溪用旁邊的石塊清了清鞋子上的泥土。
 

    然後沿著麥地中間沒有麥子的地方向前走去。
 

    走到父母的墳地前,姜鹿溪先給旁邊自己爺爺的墳地添了些土,然後才開始在地上用手挖著泥,去給父母的墳地添土。
 

    父母的墳地上還長了一些青草。
 

    姜鹿溪也用手將那些青草給拔掉清理了。
 

    做完了這些之後,她才開始放炮,然後把一捆紙分成了三份。
 

    她在爺爺墳前燒了一份,然後將另外兩份拿了回來準備燒給父母。
 

    她拿出了一些,用洋火點燃,然後開始燒了起來。
 

    姜鹿溪一張張的往裡添起了紙。
 

    紙燒的很快,沒過多久就燒掉了一小半。
 

    看著周圍其它墳地人家人都已經走了好久了,留下的紙還在燒著,而她一捆紙卻需要分三份去燒,姜鹿溪的眼眶就不由得紅了起來。
 

    大概,作為兒女,最心酸的便是給父母掃墓上墳,卻連紙錢都燒不夠,連父親想要的酒,母親想看的煙花都沒有錢去買來倒給他們,放給他們看吧。
 

    姜鹿溪愧疚的給父母磕了個頭。
 

    然後等她磕完頭抬起來的時候,便看到放在旁邊還沒來得及燒的紙被突然刮來的東風給吹跑了,那些黃紙被東風吹得到處都是。
 

    姜鹿溪見狀,趕忙起身去撿那些黃紙。
 

    “別吹了啊”
 

    看著那些紙被吹得飛上了天,姜鹿溪夠也夠不著,那些黃紙被風吹得越來越遠,姜鹿溪便著急的哭了出來。
 

    在父母面前,此時的她只是一個無助的小女孩兒。
 

    一捆紙分成三份,本就不夠分的了。
 

    這又被風吹走了大半。
 

    姜鹿溪又如何能不著急。
 

    她追著那些飛起來的黃紙,一張張的去撿。
 

    即便昨天下了雨,地裡的路很難走。
 

    即便有時候沒有注意腳下,一個打滑摔倒在麥地裡。
 

    即便此時身上,已是滿身泥濘。
 

    那些要燒給父母的紙,不管被風吹了多遠,她都一定要撿過來。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地府。
 

    她的紙錢燒的太少,父母在地下會很窮,也會沒有錢花的。
 

    姜鹿溪一張張的撿,直到撿到田地的盡頭。
 

    在田地的盡頭,也有一張被風吹過來的黃紙。
 

    姜鹿溪低著頭用手去撿。
 

    卻發現那張紙已經被人搶先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