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抗戰歷程(三)(第2頁)

 國軍在此次戰役中,因消極抗戰且指揮錯誤,屢戰屢敗,喪失大片領土,以失敗而告終。】

 當真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國家之間更是糾葛不斷,他們記得當初的列強天幕提過的可都在其中,但援助之事卻也有發生。到底是戰爭最受苦的是民眾啊,家園被毀、親人生死難料,敵人止戈不休。

 盛世王朝哪個皇帝不想要,但只有周邊國家安穩,才有發展的空間。

 嬴政看著象徵百越的地盤,那裡常年野草叢林密佈,現在看來還有所謂的煙瘴,看來還得多做準備,大秦將士們陸地上無人可擋,但叢林作戰卻少之又少。

 設計模擬當地環境,實踐訓練,可以的話捉幾個當地民眾,始皇思忖著。

 他想著那後世霍去病不就是捉來幾個敵國士兵探路嘛,那他攻打百越,如此也算事半功倍。

 想到此,下詔讓王翦、蒙恬等人著手準備。

 朱祁鈺想到自家好大哥葬送的大明精銳,病弱的俊臉上閃過怒氣,錯誤的指揮猶如開城投降,底下的士兵將領們也只會白白犧牲。

 熟讀兵書的人看著後世巧用計策殲滅敵人,一陣興奮,他們的計策流傳後世都大有裨益啊。

 許多人想到後世的武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防不勝防,可自己人卻裝備設施簡陋,這也太不公平了。

 有人喃喃道:“這樣打下去,大半個中國都要落入敵手了,後世是怎麼反敗為勝?”

 沒有人回答他,現在的局勢對中國來說無疑是劣勢的,可怎麼突破才是關鍵。

 【公元1943年,日軍為打通長江航道,發動鄂西會戰,但在國軍第六戰區的頑強抵抗下被擊退。

 11月,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打擊國軍士氣,再度向常德發起大規模進攻。

 國軍依託陣地進行節節抵抗,擊斃日軍近2萬餘人。日軍見損失慘重,只能撤退回原駐地,常德會戰以國軍的慘勝而告終。

 公元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大反攻階段,日軍為提升士氣,打通東北至越南的大陸交通線,向河南、湖南、廣西、廣東、貴州等地發起全線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