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明風華(第2頁)

 他頂著罪名平定草原,橫掃漠北;編撰歷史上第一本百科全書;他收復安南,穩固邊疆領土;他北上遷都、疏浚運河,從此南北漕運暢通無阻;他立下赫赫國威,使得萬國來朝。

 他做了這麼多,卻仍然心有惶惶:“這些,可否洗刷朕的罪名”。

 即使後來他兩鬢蒼蒼、已入暮年,他也無法忘記那場宮裡的大火,那些像夢魘一樣纏繞著他的記憶,以及那位在大火中消失成為永遠謎題的朱允炆。

 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聽著天幕講述的一樁樁一件件,朱元璋看著躲在朱標身後的朱棣,笑罵道:“過來,咱不打你”。

 嘆了口氣,用盡祥和的氣力:“咱要你記著,只要你大哥還活得好好的,你便不能有那謀逆之心,給咱記住了沒!”到後面又恢復了平常的語氣。

 朱棣用力的點頭,道一聲知道了知道。

 抬頭看著天空,彷彿看見了成年後的朱棣。在皇帝群聊裡,拍了拍朱棣,“咱知道了,既然做了皇帝,那便要給咱做好,讓大明百姓安穩、幸福!”

 朱棣這邊看見自家老爹的話,明明是皇帝卻有些眼眶發紅,他原以為會揹負這個罵名一輩子,但今天他爹親口說原諒他了,真好,真好啊!

 御書房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有喜悅,也有釋懷。

 朱高熾等人也沒掃興,在旁邊恭恭敬敬的站著,這位帝王啊,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笑過了。

 嬴政看著天幕,看到後世皇帝的功績眼裡閃過欣賞之意,文治武功都不錯,倒真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可惜啊,不在朕身邊。

 始皇現在看著後世的東西想要,看見後面的皇帝也想要,可惜時隔太遠。但想到漢初被安排的幾人,有點欣慰,好歹還是得了幾個人才。

 期待天幕提供更多的好東西,可千萬別讓他失望啊~

 李世民看著朱棣縱橫戰場的樣子有點坐不住了,看著滿朝的文武百官。

 “愛卿啊,朕想……”

 話還沒說完,被武官和文官難得統一戰線的擋了回去。

 笑話,要是讓陛下親征,是他們這些武將老了,提不動刀了?

 魏徵也站了出來,說著御駕親征,茲事體大,弄得李世民又坐了回去。

 從前他是將軍,現在是皇帝,反而沒有從前自由了,李世民碎碎念。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英雄也有暮年的時候,這個朝代也迎來了它的垂暮之年。

 公元1628年,朱由檢登基,為崇禎帝。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曾六次下達罪己詔,是中國古代帝王中下罪己詔次數最多的皇帝。

 崇禎八年,農民起義軍攻克中都鳳陽,焚燬了朱明王朝的皇陵。當時已經內憂外患,局勢動盪不安。

 崇禎十年,全國災害不斷,中原大地經歷前所未有的大旱、赤地千里。

 崇禎十五年,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日薄西山。關外輸掉了松錦大戰,大明的九邊精銳被殲滅。李自成三圍開封,黃河堤潰開封被淹,幾十萬百姓受災。清軍發動第五次入塞劫掠。

 崇禎十六年,瘟疫蔓延到京師。

 崇禎十七年,在李自成逼近北京時,崇禎帝下達第五次罪己詔,希望天下臣民共赴國難。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帝和王承恩登上煤山自縊。下達了最後一次罪己詔: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臨死之前,為了不重蹈大宋“靖康之恥”的覆轍,拔劍殺掉了嬪妃公主,,周皇后自盡,那一天宮牆內都是難以遏制的鐵鏽味,他咬破手指寫下遺詔,最終在神武門外的煤山上自縊。

 南宋滅亡時,有十萬百姓跳海明志;大明被破後,皇帝自縊,隨行的太監王承恩毫不猶豫的自殺,宮內的一群宮女目光決然,也慷慨赴死,跳河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