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雲歸何處 作品

第64章 別開生面的鄉土動物區(第2頁)

 這片區域用隔離帶圍了起來,同樣也有一塊告示牌:

 “目前園長很窮,等有錢了就修修,等很有錢了就換換。”

 “好傢伙,這個園長可是在藉機哭窮啊!有趣,有趣!”

 接下去,一圈籬笆和做舊土牆圍起來的展區映入眼簾,鄉土區到了。

 展區入口處設在一個通往地下的溶洞。洞穴內壁有不少爬蟲展缸,只不過,現在的住戶只有蹼趾壁虎、多疣壁虎和黑眉錦蛇。展缸都不大,但是丰容缺做的不錯。壁虎展區用的都是一個破瓦罐加上一截磚牆,而黑眉錦蛇則是一堆麥糠鋪底,兩三塊石頭,一截斷木作為它的爬架。

 隨著溶洞地勢越來越低,遊客們就來到了水底。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本土魚類展區。

 在這個水深4米,長16米的展區中,混養展出著青魚、草魚、白鰱、鱅魚這四大家魚,還有一些比較溫順的魚類也混養其間。

 在這個展區裡,原來很不起眼的餐條魚、鰟鮍魚、青鱂魚十幾條甚至幾十條一群,在池裡遊動。加上其間的蝦、蟹、貝殼、水草等,形成一個巨大的本土水域生態系統的展區。

 一般人的常識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形成了一條食物鏈。可是在這裡,不管是幾十斤的鱅魚,還是不仔細看就會錯過的黑殼蝦,都能很好地共處著。

 那個寶島遊客一邊讚歎著,一邊拿起手裡的相機咔嚓咔嚓地拍著。只不過其他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他並不顯得突兀。

 下一個展區,也是一個魚缸。裡面分層展出了鯰魚、黃鱔、黑魚,以及一條20多釐米長的小河鰻。

 這些魚類大部分都是菜市場和花鳥市場裡買來的,還有少數是從釣友手裡買來的。

 接下去那一部分,一行人拾級而上,漸漸來到水面以上。

 前方是一個拱門,上面掛著一行文字:

 “歡迎來到水獺的家!”

 這分成了兩塊展區,其中的一塊正是劉敏讓為歐亞水獺修建的。兩股溪流從高處緩緩淌下,在底下形成一個水潭。水潭邊是一片有七八棵倒下的枯木。經過那隻歐亞水獺的整理裝扮,已經形成了一個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