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特種兵的訓練場(第2頁)

 劉隅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關羽,張飛,趙雲各帶走五千人,剩餘留守洛陽的都是軍中精銳。

 他們個個還都是騎兵,都是身經百戰精兵強卒。這種表現,確定是精銳?

 難道是自己對現在的騎兵認識不足,他們不需要跑步,只需要苦練馬術騎射就行了。

 劉隅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他要在騎兵之外, 再訓練出一支軍隊,一支這個時代的特種部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騎兵就是這個時代的特種部隊,曹操的虎豹營,呂布的陷陣營,公孫瓚的白馬義叢,董卓的西涼鐵騎,都屬於這樣的部隊。

 這種部隊, 在正面的戰場上,幾萬人互砍的情況,或者遠程突襲,騎兵都具備絕對的優勢。

 騎兵在這個時代擁有絕對的速度和衝擊力,他們一旦奔跑起來,足以沖垮任何步兵。

 可劉隅卻想訓練一支另外形式的特種部隊,這支部隊,可能不善於突襲,不善於大規模的殺戮,可他們一定要具備刺殺,偵察,化裝,潛伏,製造動亂等技能。

 他們深入敵後,短時間內建起區域優勢,然後保證大規模的部隊,順利攻入。

 他在光武帝派人攻蜀時, 見到過相似的例子。

 光武帝兩大主帥,竟然都死在了刺客的手中。

 劉隅知道這很可能只是歷史的偶然。

 劉隅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能不能實現,既然有了想法,總要試一試才能知道成敗。

 從理論上來說,戰法是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的,後世的戰法一定比之前更加先進才對。

 但劉隅也知道,所有的戰法,都建立在時代的基礎上,對於潛入敵後這種行為,對於單兵素質,個人能力,團隊協作,武器裝備等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而所有這一切的基礎,就是身體素質。

 二十圈下來,三千人已經有一半躺了下去。淘汰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劉隅讓剩下的人休息一段時間,才開始接下來的項目。

 看到第一輪的測試後,劉隅對接下的項目有些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