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111章 宋哲宗趙煦:少年英主(第2頁)

 高氏與司馬光等人的努力,使得宋朝政壇在短期內呈現顯著的保守轉向。政府行政體系中,主張變法的官員遭到清洗或貶謫,他們的政策理念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對舊有制度和官僚體系的重新肯定。財政政策上,政府放棄了新法中的一些市場化和財政集權措施,轉而依賴傳統的農業稅收與常平倉制度來維持財政平衡。在社會管理方面,恢復了原有的差役制度,減少了對民間經濟活動的干預,力求恢復地方社會的自治與和諧。

 然而,“元佑更化”並非全然無爭議。一方面,它確實緩解了因新法激進推行而導致的社會緊張關係,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穩定了統治基礎。另一方面,保守派對新法的徹底否定也被批評為過於激進,未能妥善吸取新法中合理的改革元素,可能導致國家在面對深層次問題時缺乏有效應對。此外,高氏的垂簾聽政雖然在當時得到了廣泛支持,但也引發了關於君權與後權界限的討論,對宋代乃至後世的皇權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趙煦親政與“紹聖新政”

 元佑八年(1093年),隨著太皇太后高氏的逝世,趙煦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垂簾聽政時期,正式步入親政舞臺。這位已年滿十八歲的年輕君主,展現出強烈的自主意志與政治抱負,他決定通過改元“紹聖”,向天下宣告自己將徹底擺脫高氏保守路線的影響,致力於繼承併發揚其父宋神宗的改革理念。

 趙煦親政伊始,即以雷霆之勢展開了一系列人事與政策調整。他果斷罷免了以範純仁、呂大防為代表的舊黨宰相,這些人曾是“元佑更化”中的核心人物,主張恢復舊制,反對熙寧新法。此舉意味著趙煦決意徹底扭轉高氏時代的政治風向,重新啟用支持新法的官員。章惇、曾布等新黨成員受到重用,他們曾在元豐年間積極參與並推動新法實施,如今再度回到權力中心,預示著新法將在趙煦統治下得以復活。

 新黨重新掌權後,迅速著手恢復並完善那些在“元佑更化”中被廢止或削弱的新法措施。其中,免役法、青苗法、市易法等具有深遠影響的新法被逐步恢復並強化執行。免役法旨在通過貨幣化手段替代傳統的勞役制度,減輕農民負擔,同時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青苗法則是為了平抑糧價波動,保障農業生產,同時通過貸款方式增加政府財源;市易法則通過政府參與市場交易,調控物價,打擊投機商賈,保護中小商人利益。這些新法的再興,標誌著趙煦政府決心通過制度創新來解決宋朝長期存在的財政困局、社會矛盾以及經濟結構失衡等問題,力圖實現國勢的重振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趙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如整頓吏治,嚴懲貪腐,以確保新法的有效實施;同時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強化中央集權,以克服地方官員陽奉陰違、阻撓新法落地的現象。此外,趙煦還注重輿論引導,鼓勵和支持新法的理論論證與宣傳,以爭取更多社會階層的理解與支持。

 四、軍事成就:平夏城之戰與河湟之役

 在軍事領域,宋哲宗趙煦展現出了與其政治改革同等的決心與魄力。他摒棄了元佑年間消極防禦、以土地換和平的保守戰略,轉而採取積極主動的軍事政策,以應對北方強敵西夏的持續侵擾。趙煦深知西北邊防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一方面選拔能臣干將,一方面親自指揮策劃,先後發動了兩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平夏城之戰。

 在這兩次戰役中,趙煦展現了卓越的戰略眼光與指揮藝術。他精心部署兵力,靈活運用戰術,充分利用地形優勢,指揮宋軍將士英勇奮戰,成功挫敗了西夏的侵犯。這兩場勝利不僅打破了西夏長期以來對宋朝西北邊境的軍事壓力,迫使西夏王庭低頭臣服,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提振了宋軍士氣,鞏固了宋朝在西北地區的軍事存在,提升了宋朝在國際間的威望。平夏城之戰的勝利,標誌著宋朝在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軍事較量中取得重大突破,為後續邊疆治理與民族關係的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