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6章 劉知遠:從偏將到後漢開國皇帝的傳奇歷程(第2頁)

 鑑於劉知遠在石敬瑭稱帝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他被新成立的後晉朝廷賦予重任,被任命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領忠武節度使,成為後晉初期軍事體系的核心人物。然而,權力場上風雲變幻,另一位重臣杜重威後來居上,取代劉知遠掌握了忠武軍的領導權。劉知遠雖遭職務調整,先被調任歸德節度使,後又轉任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但他始終保持對後晉政權的忠誠,並在新的崗位上繼續展現其對軍事形勢的精準把控能力。

 三、審時度勢,後漢立國

 開運四年(947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契丹大軍如狂風驟雨般猛烈衝擊後晉的防線,最終攻克其都城開封。這場震撼五代十國的軍事行動,標誌著後晉王朝在經歷了短短十餘年的統治後走向覆滅。然而,就在這個政權更迭的關鍵時刻,一位洞察時局、深具政治智慧的人物——劉知遠,以其精準的判斷與果敢的行動,書寫了新的歷史篇章。

 面對契丹鐵騎的洶湧南下,劉知遠敏銳地察覺到契丹統治中原可能存在的諸多不穩定因素。他意識到,雖然契丹軍事力量強大,但在文化和行政管理方面與中原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強行統治可能會引發民眾的強烈反抗和地方勢力的不服從。基於這種預見,劉知遠採取了一種看似妥協實則富有遠見的策略: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奉表,表面上表示臣服,實則是為了保全太原地區,為後續的政治行動贏得寶貴的時間與空間。

 同年二月,劉知遠看準時機,果斷在太原宣佈稱帝,建立了新的政權——後漢。這一舉動迅速贏得了中原各地軍民的響應,尤其是在目睹了契丹軍隊的暴行和對漢人文化的蔑視後,許多地方勢力和民眾紛紛轉向支持劉知遠,認為他是恢復漢人統治、抵抗外族入侵的希望所在。劉知遠憑藉著多年在軍政領域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迅速穩定了局勢,收服了各地軍心,展現出了其卓越的政治手腕與軍事才能。

 僅僅數月後的六月,劉知遠親率大軍進駐東京(今河南開封),正式將這座昔日後晉的都城定為後漢的新首都,象徵性地完成了從地方勢力向全國性政權的轉變。他莊嚴宣佈改國號為“漢”,寓意恢復漢族正統,以此激發漢民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同時也昭示著後漢政權對繼承華夏文明傳統的決心。史家遂將劉知遠建立的這個新王朝稱為“後漢”,它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又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四、治國安邦,平定叛亂

 後漢建立後,劉知遠首要面臨的任務是穩定剛剛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中原局勢。此時,各路諸侯割據,其中尤以天雄節度使杜重威的勢力最為棘手。杜重威曾為後晉重臣,但其性格反覆無常,且擁兵自重,對新生的後漢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劉知遠深知,若不妥善處理杜重威的問題,中原的安定乃至後漢的存續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他毅然決定親率大軍,直指天雄,以消除這一重大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