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紹宗 作品

第104章 劍指三韓1(第3頁)

 “爭老的病情可好些了?”

 見斛律爭躬身咳嗽,張標急忙過去攙扶住他。

 “咳咳,以前積累的老毛病了,等天氣暖和下來便會好些。你勿須擔心,切記用兵之事深思熟慮,料敵於先!”

 鍾榮點了點頭,復言道:“榮必定牢記爭老教誨,可要與斛律兄言語兩句?”

 “不必了,老夫這便回去了。”斛律爭看了自己僅剩的小兒子一眼,杵起柺杖對張標指了指城門方向。

 看著兩人帶著一隊士兵緩緩消失在城門內,鍾榮這才問向一直站立不語的破六韓拔離。

 “選鋒之士如何?”

 大戰將起,破六韓拔離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恭敬回答:

 “剛好一千人,皆是從各營抽調出來的精銳,其中摻雜了一些新鮮血液,這些人也都不懼死亡願意陷陣搏功!”

 《選鋒》一詞,出自六韜。‘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陳選鋒’。是從眾多人中找出最出色優秀的人才,挑選精銳的士兵組成一支克敵尖刀。

 孫子兵法曾經說過,兵分六種:走兵、弛兵、陷兵、崩兵、亂兵、北兵。凡此六者,非天之災,乃將之過也。

 臨敵敗逃謂之“走兵”。

 士卒悍而將官弱,與敵作戰,士氣不振指揮不靈,叫作“弛兵”。

 將官勇而士卒畏,只靠為將者孤身對敵,以致全軍覆沒的是為“陷兵”。

 軍官怨怒不服指揮,只憑一腔對敵憤怒而擅自出戰,且主將又不知其用兵才能,以致臨陣亂命謂之“崩兵”。

 為將者懦弱無能,號令不嚴,教導不明,佈陣混亂,士兵不堪一擊的叫作“亂兵”。

 為將者沒有精銳的先鋒部隊,又不能判明敵情以寡敵眾,是為“北兵”。

 大致意思就是,沒有選鋒的軍隊就叫北兵。

 從歷史中可以看出,戰國的魏武卒、鐵鷹銳士。漢朝的丹陽軍、虎賁軍。三國時的白馬義從、虎豹騎。都屬於選鋒的行列。

 以上這些雖然是將精銳士兵聚集在一起,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選鋒,真正將選鋒之士發揮到極致的還是南北朝時的北魏鎮獄明王“爾朱榮”。

 爾朱榮雖然因失敗和諸多後來者皆要踩著他上位而聲名狼藉,但此人的識人用兵之能在整個兩晉十六國到南北朝的370年時間無人可比。就算是戰神慕容恪、慕容垂,包括劉裕,恐怕皆在用人用兵上都還差了爾朱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