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分工(第2頁)

 後者是需要在工作過程中去考察評估的。

 這就如同冰山模型一樣,上面的部分是顯現的,而隱藏在水面下的才是最為關鍵的。

 這一屆市委班子和市政府班子成立於兩年前,市長杜應明是從市委組織副書記順位過來的,比關元昌早一年擔任市長,簡歷顯示他一直從事的是組織工作。

 看了杜應明的簡歷,秦立有種不太好的感覺。

 杜應明作為市長,長期在臨平工作,極有可能形成強大的本土勢力、穩固的人脈和影響力,而且他長期在組織系統工作,這樣的經歷往往會在人事安排、政策制定等方面形成特定的思維模式。

 要知道,組織部門的思維導向是有別於其他部門的,這個部門的性質決定了他們的工作方式和思維習慣,也就是更加註重對人的“揣摩”和評估,這種工作方式可能會內化為個人的一種思維習慣,在杜應明的思維中難免沒有固化的這種思維模式?

 如果跟一個缺乏經濟思維模式的人打交道,可能在處理經濟發展、財政預算等事務時,難以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這可能會給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挑戰。

 杜應明組織部門的工作背景,可能會讓他的思維方式與其他部門有所不同,秦立擔心的是杜應明在決策時過於依賴這種“揣摩”和評估人的能力,而忽視了經濟思維的重要性。

 下午

兩點,劉坤雲敲了敲門,拿著幾頁紙走進了秦立的辦公室。

 “秦市長,這是您明天下午專題會的發言稿,我還不太瞭解新區的情況,裡面有很多沒有說道的地方,請您審閱。”

 劉坤雲將手裡的稿子放在了秦立的面前。

 秦立看了一眼劉坤雲後,拿起了稿子。

 在秦立翻閱稿子的時候,劉坤雲一直很忐忑地看著秦立。

 但並沒有從秦立的表情中看出有什麼異樣,以至於站在那裡略顯侷促。

 “坤雲,這裡……”秦立將文稿放在桌上,從筆筒裡取出一隻紅色的鉛筆,在文稿的段落下划著線。

 “臨平新區重新定義為,臨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面交代了建設的背景,這一段應該闡述建設的目的和意義,也就是建設的必要性……”秦立指著文稿說道,“闡述完這些後,就要對工作步驟進行論證。”

 秦立說著抬眼看了一眼劉坤雲,“最後在針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論證過程,提出產業和發展上的定位。”

 劉坤雲今天才履職,除了知道臨平新區的區位外,估計對其他的也就一無所知了。

 秦立不知道是自己沒有講明白還是劉坤雲腦袋裡對新區還沒啥概念,文章到後面就有點泛泛而談越來越空洞了。

 看來,自己還需要跟再他講清楚,以便讓他儘快進入角色,減輕自己的壓力。

 秦立指了指桌前的凳子,接著闡述了一下他關於臨平新區重新定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的意義以及功能和發展定位,包括希望達到的產業發展水平、經濟增長速度、創新能力提升等。

 劉坤雲是帶了紙筆進來的,秦立一邊說他一邊記錄著秦立的觀點。

 在劉坤雲記錄時,秦立驚訝地發現,劉坤雲居然用的是速記的方法。

 在表述完這些後,秦立重點談了工作步驟論證以及可能涉及的關鍵要素。

 要知道速記通常使用的是殊的符號系統,這些符號代表音節、單詞或短語,使得記錄速度可以跟上說話者的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