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六百六十章 宏大的想法(第2頁)

 這也和他們的生存方式有關係,在中亞大草原上,牧草一茬茬長,小孩子也幾年就長成壯小夥,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這種思潮在花剌子模的年輕人一代特別有市場。有青年就喊出鬧獨立的口號,花剌子模是花剌子模人的花剌子模,不是大涼帝國的花剌子模,等等。

 究其原因,還是當年亞歷山大下手不狠,沒有讓他們受太大傷害。如果像後來的成吉思汗那樣,又是屠城又是滅族,將他們全都變成奴隸,他們就沒這些想法了。

 李大勇也從探子那裡覺察到了這種風向,於是責令地方官對這些鬧事青年嚴加管束,並訓誡那些當權的王公貴族,讓他們休要生出外心,以免受到大涼帝國雷霆般的懲戒。

 按理說,這件事人家李大勇都這麼說了,當地人應該醒醒了。

 但花剌子模人卻覺得李大勇只是威脅他們,不敢真動手,所以鬧的越來越利害,一些年輕人不僅驅趕並搶劫大涼內地的商人,還打砸大涼設在花剌子模的官署。

 出現了這種嚴重的事件,當地王公貴族竟然不管。

 這還了得?

 以李大勇的脾氣,對這種行為一定嚴懲不貸。

 但他的將軍府駐在大夏,距離花剌子模也挺遠,另外,他也知道民族問題不是小問題,不能單靠武力解決,還是要多方位的去了解和協調,儘量安撫這些屬國。

 當然,這些手段是要靠強大的軍力來保證的。

 但要調集軍隊去打仗,必須得通過皇帝的決定。而且,李大勇覺得,要懲罰花剌子模,兵力還不能太少,單靠李大勇自己,恐怕搞不掂,需要亞歷山大那頭也派兵參與。

 所以,李大勇才給陳長生寫摺子請示。

 陳長生也不想內耗。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內戰上,但他清楚,對付這些遊牧民族,講道理是講不通的,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鐵拳才是說服他們的最好辦法。

 另外,他也有另一種擔憂,就是亞歷山大控制的呼羅珊地區。

 呼羅珊地區雖然和大夏接壤,但遠離大涼本土。亞歷山大雖說是陳長生的部將,但在呼羅珊那裡就是實際的王。

 雖然陳長生相信亞歷山大對自己的忠誠,但忠誠只是在特定條件之下才適用。這世界變是正常的,不變才不是正常的。環境,經濟在變,人心也念念遷移著。

 當初要死要活想在一起的男女,也會隨時間的變遷而產生異心,更何況自己的一個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