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第2頁)

 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在大晉便只有後來的桓溫了。這之後陶侃平江州之亂,收復襄陽,經營巴東,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讓人意外的是,陶侃在咸和九年突然宣佈辭官歸隱,將手中權力全部歸還朝廷,令世人震驚側目。要知道,那時候的陶侃除了庾氏之外,已無人可同他抗衡。庾氏以外戚身份在內掌權,而在外,便是陶侃一家獨大。

 這種情形下,陶侃突然辭官歸隱,捨棄一切權力,一時令世人崇敬之極。陶侃去世之後,朝廷追贈大司馬。

 謝安當初談及陶侃之時,言語中充滿了欽佩和敬意。不過,在李徽詢問為何陶侃會突然辭官歸隱,而非繼續為大晉效力之時。謝安只淡淡一笑說道:“人各有志,不能強求。居高位而能急流勇退者,是為智者。陶公拂袖而去,不留戀功與名,此乃我大晉名士之風儀也。淡泊名利,歸於田園,事了拂衣,何等瀟灑。”

 李徽當時深以為然,但之後,李徽卻覺得謝安也許沒有說真話。事情或許也並非是他說的那樣。陶侃固然有能放下一切的魄力,但並非是功成而身退。當時的大晉可還並非穩固。大亂之後,陶侃不應該就此退隱。這裡邊必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