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頁)

 大晉元和四年九月初十,就在吳郡少年李徽參與中正評議的當天晚上,大晉大司馬桓溫對燕國的北伐遭遇了重大挫敗,物資糧草無法從水路運抵,不得不焚燒戰船輜重,從陸路向南撤退。

 然而,桓溫他們沒想到的,今晚的撤退並非是全身而退的結束,而是一場死亡追逐的開始。桓溫和郗超所希望達到的保存實力的目標隨著後續的一系列戰鬥的發生而化為泡影。

 在桓溫大軍焚燬戰船的當晚,慕容垂接到了稟報。他出營觀看,但見黃河河道上衝天大火照亮天空,慕容垂張口哈哈大笑起來。因為嘴巴里缺了的那顆牙齒早已用黃金鑲嵌,所以張口一笑便是一片金光閃爍。

 慕容垂立刻判斷出這是桓溫的兵馬在連夜南逃。在派出斥候證實了消息之後,手下眾將紛紛建議即刻乘機追擊,一舉殲滅大晉大軍。但是慕容垂不假思索的拒絕了眾人的提議。

 “桓溫可不是你們所想的那種初出茅廬之輩,那是當世豪傑,身經百戰,熟於掌兵。他難道不知道一旦撤軍會有被乘勢追擊的風險?所以他定然做了準備。如我是桓溫,必在去路埋伏精銳,等待追兵進行伏擊。我慕容垂可不會上他的當。這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他們深入我大燕國境千里,我們有的是時間去追趕他們。等他兵疲馬乏之時,便是我大燕鐵騎踐踏他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