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日 作品

第824章 陸皓明聽了何勤奮彙報,說了四個字:把餅做大(第2頁)

 陸皓明說:“各司其職,我就不審了,你認為可以,就在《上州晚報》上發一則啟示,開始徵名。”

 何勤奮說:“書記,你還是審一下,萬一不符合你的想法呢?”

 “我有什麼想法?就是徵個名,有則選用,沒有就一等獎空缺,再召開小型會議,請專家出主意。”

 何勤奮一下就明白了,這徵名啟事就是造成社會影響。他就叫來辦事員,把如下三點寫清楚。一、上州將造一座新城。二、新城的規劃與佈局。三、新城的歷史意義。

 這則小小的徵名啟示發了出去,竟然變成了一個大新聞,原來市委市政府要造一座有別於老城區的現代化城市。

 徵名活動開始,這座還沒有名字的“未來之城”就開始在上州發酵,編輯部收到大量來稿。

 還有些年紀大的老同志,過去是領導幹部,聽到這個消息,巍顫顫地,在孫子的陪同下,到宣傳部要找何勤奮。

 何勤奮隔幾天就要見幾個老同志,有時候,何勤奮開會去了,這些老同志就要了他的電話,改日打電話來約見。

 他們熱情很高,一定要見了何勤奮才談,一談就是一個小時,何勤奮只要在家,就有人找。

 何勤奮把這件事告訴陸皓明。

 陸皓明想了一陣,說道:“好事啊,連七八十歲的老爺子也來關心這件事,說明無論是群眾還是老幹部,渴望上州變好、變大,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現代化。

 你一定要熱情接待,特別是老同志,話多一點沒關係,耐心傾聽。他們拳拳之意,千萬不能怠慢。他們找的是你,實質是找市委。你個人的態度,代表整個市委的態度。”

 何勤奮提出:“我乾脆在報紙上發個通知,就是定於星期三專門接待來訪的退休老同志。其他人就按規定向報社投稿。”

 陸皓明滿意地望著何勤奮,說道:

 “何部長,這是最好的主意。我們徵個名,目的是擴大影響。你應該也知道我的意思,徵名就是讓上州老百姓都知道在造一座新城。

 消息傳得越廣,知道這事的人越多,來徵問這件事怎麼具體辦的人也越多。我正要龍在田作規劃。

 你好好造一個月的勢,造得盡人皆知。

 這樣吧,要報社每週星期三派一名記者到現場來報道。你一個人接待不了,設兩三個臺子,帶副部長上啊。

 我呢,星期三儘量不安排要你參加的會議。要上州晚報明天發出文章——改變工作作風,部長擺攤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