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風雨飄搖(第2頁)

 此時涼州消息也對曹軍極為不利,韋康被困冀城,韓浩出隴山來救,被張郃領兵突襲,人馬大敗,失了街亭,隻身逃走。

 韋康等人非但未等到援軍,反而馬超平定西涼,領十萬精騎前來助戰,隴右各地望風而降,只得開城投降。

 龐統親自接待韋康、楊阜等官員,見其治民有方,安撫一番,依舊暫管涼州諸事。

 ……

 關中戰局一夜翻轉,消息還未傳到中原,境內已經人心惶惶。

 關羽攻破昆陽,威震華夏,伏牛山、大別山各處豪傑響應,甚至河內、河東一帶太行、王屋山也有人趁機響應,境內風雨飄搖。

 關羽威逼許昌,分兵取潁川、滎陽,直取虎牢關,二十出頭的曹丕焦頭爛額,每日唸叨曹操名字,可惜曹操不到。

 就在此時,徐州、青州接連急報,江東水軍沿海北上,竟跨海到青州,與遼東兵馬大舉入侵,周瑜取北海,柳毅攻東萊,數日內連失十餘城。

 曹丕完全慌了手腳,蔣濟、陳群等束手無策,急忙派人去請賈詡,卻回報賈詡到北邙山為張繡弔孝,一去無蹤,只留下一紙書信。

 信中只留下一行字:“諸葛孔明,鬼神莫測,實則為虛,虛者為實,中原危機,謹防文聘。”

 曹丕看罷面如死灰,喃喃道:“文和先生,汝保張繡得生,為何卻棄我而去?”

 賈詡只料到中原局勢,卻也不曾料到周瑜奇兵,東吳兵馬自北海入青州,東線防守空虛,中原已是危機四伏。

 曹丕無奈,只能調夏侯惇北上,往泰山對敵,正寫信向曹操訴苦,請其速回中原主持大事,長安急報送到,驚得筆墜於地,忙請蔣濟、陳群議事。

 陳群怒道:“夏侯楙未戰先退,實乃罪魁禍首,當即日押赴回城,斬首以正軍法。”

 “關中早大勢已去,與夏侯楙何干?”曹丕深知夏侯楙暗中貢獻極大,不忍懲處,言道:“當務之急乃是退敵之策,而非自斷手臂,子林之事,我自有裁奪。”

 陳群暗自一嘆,不再說話,實在想不明白,夏侯楙明明不堪大用,為何偏偏深得曹操父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