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不臣之心


 曹操進魏公,封九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襄陽書院,宋忠、傅巽、王粲等名士無不大罵,指責曹操有篡逆不臣之心,更甚王莽、董卓,集體請命,要劉琦發兵北上,討伐逆賊。

 對於這些口嗨狂徒,劉琦並不理會,這裡面就有不少人,在曹操入主荊州時主動投降,後期更勸諫進位魏王的。

 劉琦與諸葛亮等人雖為朝廷憂心,但更關注曹操此舉的目的。

 這兩年曹操屢吃敗仗,雖說收復關中,但不足以鼓舞士氣,威望還不如前幾年,按說不該在此時做這種被天下人唾罵之事。

 公爵、王爵與侯爵有本質的區別,這是真正的國中之國,幾乎與天子同制,可在領地內任命官員、臣屬,自成一方勢力。

 也就意味著那些忠於曹氏的文武,不再是漢臣,而是魏臣,屬僚軍隊都改姓魏,朝廷成了真正的空架子。

 眾人對坐良久,劉琦打破沉默,問道:“曹操乃當世梟雄,在此風口浪尖做此大逆不道之事,莫非自知命不久矣?”

 徐庶點頭道:“曹賊此舉,的確是在準備後事,北征鮮卑,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龐統冷笑道:“元直言之有理,曹賊重病已久,若不早做準備,一旦不幸離世,境內必有大亂。”

 諸葛亮收回怔忪的目光,晃了晃羽扇,慨然嘆道:“曹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不滅此賊,漢室難興。”

 關於曹操是否有稱帝之心,後世討論不絕,但從進位魏王這個舉動來看,至少他不願交出權力,還是要把控朝堂。

 如果沒有封國,曹操一旦死了,曹丕最多隻能繼承侯爵,其他的官位、軍權都歸還朝廷,就像董卓死後,西涼軍內亂一樣。

 但有了封國,自成體系,只要指定繼承人,便可將基業傳承下去,孫權後來降魏,受封吳王,走的就是這條路。

 不過一個坐中央把持權力,一個做藩王尋求庇護,結局也大不相同。

 劉琦嘆道:“曹賊篡權,天下震動,朝堂之上必也大亂,我擔心那些漢室忠良,又要被其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