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調兵遣將(第2頁)

 眾人一齊施禮,此時同仇敵愾,彼此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許多。

 隨著關羽和張飛也加入練兵,營中氣氛逐漸熱烈起來,軍士們也從劉備死亡的沉鬱中脫離出來,士氣高漲。

 劉琦與徐庶商議道:“曹仁將兵馬盡調在樊城,足有三萬,需用計破之。”

 徐庶笑道:“將軍勿憂,關張、子龍等皆萬人敵也,曹仁麾下並無大將,三萬兵不足為慮,曹仁若親至,吾取樊城必矣!”

 劉琦點頭道:“破敵並非難事,我此番非但要取樊城,還想拿回宛城,盡收南陽之地,軍師以為若何?”

 徐庶想不到劉琦竟有這麼大的胃口,反倒吃了一驚,沉吟片刻答道:“新野僅有八千人馬,不足以收南陽之地,需從襄陽調兵,但此舉必會引曹操大舉來攻,恐會動搖荊州根基。”

 劉琦輕嘆一聲,苦笑道:“我領荊州已半月有餘,出榜納賢,卻至今無人主動來投。自知乃因先前患病在身,過於怯懦,非為明主。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世人皆以吾輩為朽木,豈肯來投?”

 徐庶忙道:“將軍不必妄自菲薄,此番對戰曹仁,必將一鳴驚人。”

 劉琦笑道:“我也正是此意!此戰不出便罷,一旦打響,必須要一戰成名,讓世人皆知我劉琦,亦有匡扶漢室之力,方可匯聚賢能,共襄大業。”

 徐庶深以為然,以劉琦現在的名望,確實不足以招賢納士。

 他更知道諸葛亮躬耕山林,其實是在等待明主,今劉備已死,唯有讓劉琦證明自己,才能請他出山。

 議定之後,劉琦派人劉磐送信,撥三萬精兵給文聘,隨時準備渡江北上,這也是他把文聘留在襄陽的主要原因。

 出發之前,劉琦就決定要幹一票大的!

 三國格局和人才即將定型,再不搞得轟轟烈烈,誰願意跟著你混?

 暗中調兵遣將,果然數日之後,探馬來報,曹仁派五千人馬來取新野,先鋒為呂翔、呂曠。

 關羽首先請令道:“某視二呂如草芥耳,願破曹兵。”

 張飛、魏延等也不甘落後,他們有的想殺敵洩憤,有人急於立功表現,求戰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