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方明華走馬上任(第2頁)

 想了想,他拿起鋼筆將“18萬冊”改成“24萬冊”,乾脆翻一番。

 按照他的思考和計算,三年時間雜誌月平均銷量提升到18萬冊,經過努力,希望還是很大的,但要提高到24萬冊,那真要費一番功夫。

 不管那麼多,先寫到報告上再說。

 改完之後,他感到很滿意。

 “媳婦,你看看我寫的這怎麼樣?”王宇隨手交給正在備課的媳婦。

 王宇的媳婦是中學教語文的老師,她拿起丈夫的報告看了一眼,很快就發現丈夫塗改過的地方。

 “三年內雜誌銷量翻一番,老王,我覺得你在吹牛吧?現在雜誌競爭這麼激烈,你以為你們真的是《人民文學》?當然,你們《延河》改成《今古傳奇》《故事會》那樣的通俗文學,估計差不多。”媳婦笑道。

 王宇聽了瞪了她一眼:

 “瞎說!我們堂堂的《延河》雜誌,國家級的嚴肅文學期刊,咋能和那些低俗雜誌相提並論?!這純粹就是褻瀆偉人寫的《延河》那兩個字!”

 《延河》雜誌的刊名是在六十年代初偉人的書法,不是偉人親自題字,而是當時的雜誌社尋找偉人寫過的字裡拼接而成,但依舊意義重大。

 王宇的媳婦聽了嗔道:“看你看你,急眼了吧?我說你好歹已經五十歲的人了,俗話說五十歲知天命,再幹幾年已經退休了,幹嘛非要競聘那個主編?再說了,作協不是讓你去創辦《評論》嗎?”

 “《評論》哪有《延河》好!我就問你,你說那個方明華,敢不敢寫三年之內將雜誌銷量翻一番?”王宇說道。

 “不敢不敢,你現在可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媳婦笑道。

 “胡說,我還沒老呢明天我就正式上交競聘報告。“

 王宇向省作協上交了競聘報告同時,方明華也上交了自己的報告,他沒像王宇那麼樣寫那麼多,就寫了三千字左右,言簡意賅。只是提出了自己對於辦好《延河》雜誌的思路、目標,以及具體方案。

 老秦人做事還是比較內斂的,不像南方有的地方搞什麼競聘演說,報告交到作協專門成立的領導小組,由他們進行研究討論。

 一切靜候佳音。

 1986年4月1日,《延河》雜誌社召開全體職工會議,省作協主席胡才親臨會場,宣佈這次競聘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