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140八十年代初國內文學領域三大論爭(第2頁)

 方明華繼續參加會議。

 他原本以為像這種研討會,在座的作家們說說自己創作心得,研討研討寫作技巧等,應該是一片和氣,沒想到下午的分組討論會上就唇槍舌劍,火藥味十足。

 按照會議章程,下午秦省、寧夏、甘省、申城、浙省以及一些編輯分到一組,討論的議題是關於“西方現代派文學在當今國內文學領域的作用”

 當方明華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就知道:

 壞了

 今天估計大家要吵翻天。

 這裡面有個社會背景。

 八十年代初,國內文學領域有過三大論爭,每次文壇都吵得不可開交。

 其中第一個就是“關於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論爭”

 引起對西方現代派文藝論爭的是1982年《外國文學研究》雜誌發表徐遲寫的《現代化與現代派》一文。

 這篇文章的著眼點是在我國大規模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文學如何適應並創造出與之相匹配的“現代化”文學。由於徐文直接把西方現代派與中國新時期文藝的未來發展結合在一起,自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一時間贊成者、反對者紛紛上陣,國內文壇熱鬧了好一陣子。

 去年方明華寫的那本《太陽照常升起》,意識流小說也屬於西方現代文學範疇,無疑也給這場爭論添了一把火。

 對於他小說的爭論其實也是這場爭論的一部分,不過他本人而言,就事論事,只討論寫作技巧而不說其他,對於這種文學辯論稍不注意就會上升到政治高度,他可是躲避不及。

 今天也是如此。

 與會的作家、編輯剛開始心平氣和,引經據典,到最後就面紅耳赤。

 還好,沒有出現國罵,畢竟這是研討會不是菜市場。

 方明華和陸遙坐在後排聽著大家爭論不說話。

 老秦人不善言辭,對於陸遙尤其是這樣。別看他文章寫的情真意切,獲獎感言寫的也是洋洋灑灑,但對於這種現場爭論並不擅長。

 當然如果換做賈平娃來就不一樣了,他的口才不錯。

 方明華決定不參和,他並不喜歡這種爭辯。

 有啥好爭辯的?

 你喜歡就寫,不喜歡就拉到,幹嘛非要說服別人?

 傷身又費力。

 他一邊喝著茶,一邊觀察著與會者的爭論,很快分成兩派,一派贊成這個觀點,另一派持保留或者反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