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 作品

第83章 誘惑不斷(第2頁)

 兩百萬兩什麼概念?足夠讓大明二十萬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而這只是一個彈丸之地的產出。”

 徐渭瞳孔一縮,內心極為震撼,他強壓住驚愕的表情,狡辯道:

 “那又如何,這裡再富足,和大明百姓又有什麼關係?”

 “怎麼沒關係,”站在一旁的少女不樂意了,她指著門外說道:

 “宋國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從內陸逃荒避難來的,他們也曾是大明的百姓,如今卻過上了衣食富足的日子,怎麼就沒關係了?”

 徐渭嗤笑:

 “按照這位姑娘的意思是,要想過好日子,就讓大明的百姓遷徙過來?”

 “你……”小姑娘被徐渭的話嗆得面紅耳赤,她跺了跺腳回道:

 “如果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有何不可?”

 汪修齊使了個眼色,示意小侍女退下,少女努了努嘴,不再做聲。

 “徐先生,倒不是要把大明所有的百姓遷徙過來,而是希望先生和我一起,在海外諸島建立試驗田?”汪修齊想了想,給出了建議。

 “試驗田?”徐渭看向汪修齊,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汪修齊輕咳兩聲,詳細解釋道:

 “所謂試驗田,就是新事物推廣之前,先找些地方嘗試,根據其效果不斷優化規則,直到效果穩定,再推而廣之。

 當前的松浦津只是貿易的試驗田,它證明開放港口,發展商業可以大幅度提高國家收入,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但在大明,我們人卑言輕,說話沒人理會。

 要想改變大明,讓開放海禁,就需要更多這樣的試驗田向世人證明價值。

 當然,不僅僅要試驗貿易創新,還有教育創新、選才制度創新,政令制度創新、農業創新、漁業創新、軍事創新、醫學創新、甚至是精神文化上的創新。”

 汪修齊的話宛若一道閃電劈在徐渭的腦海裡,他僵硬當場,宛若雕刻,模糊之間,似乎有扇新的大門在朝他緩緩打開。

 見徐渭呆滯,汪修齊也不催促,而是轉向李時珍,“李先生,學生知道你的追求就是治病救人,著書明理,不知先生是否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的話?”

 李時珍回想片刻,微微點頭,“老夫記得,你當時說了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