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 作品

第15章 替聖人傳話(第2頁)

 李時珍無驚無喜,神色如常,只是那目光有點像後世精神病院裡的醫生看自己的病人。

 見李時珍沒有接話,汪修齊略顯尷尬地輕咳兩聲,硬著頭皮繼續說:

 “王聖人說他門人雖多,可當今世上,致良知做得最好的不是他的門生,而是李大夫。

 李大夫苦民所苦,急民所急,這是同理心,以同理之心為初衷,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這是知行合一。”

 李時珍微微皺眉,並沒有因為汪修齊的馬屁而動容。

 多年來,他救人無數,感激、稱讚和恭維的話,聽得太多,而且他本不喜歡這種虛話套話。

 “但是,”汪修齊看李時珍臉色不對,立馬話鋒一轉,”王聖人又說,李大夫清高孤傲,事必躬親,不善借力,就算耗盡一生,《本草綱目》也只是寫個殘本罷了,所以要學生引以為戒。”

 聽汪修齊這麼一說,李時珍臉色陰沉了下來,他目光犀利,冷聲說道:“願聞其詳。”

 這也可以理解,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呢,何況用自己最得意的事情用來做反面教材。

 汪修齊連忙表現出不忿之色,大聲說道:

 “王聖人這麼一說,學生就不樂意了,李大夫不僅救了學生,還活人無數,救百姓於水火,怎麼就不善借力了?

 想來要著之書必定也會流芳百世,恩澤萬代,怎麼會是殘本?”

 見李時珍緩和了一些,汪修齊神色有些黯然,繼續說道:

 “可王聖人說了一些話,讓學生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說了什麼?”李時珍被帶入了,忍不住脫口問道。

 “他說世間草木種類不下四十萬種,我天朝雖地大物博,也只有幾萬種,更多能治病救人的藥草卻是散落在世界各處。

 另外,就算幾萬種草木,要對其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進行整理和驗證,是何其浩大的工程,但憑李瀕湖與其幾個門生,如何能夠完成?

 不僅如此,萬物多變,草木也不例外,李瀕湖注重辨藥、識藥,但是卻不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