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頁)

 面對眼前滿目瘡痍的世界,悟覺方丈的眼眸中匯聚起了淚水的洪流,它們無聲無息地滑落,滴滴砸在破碎的土地上,卻未能激起半點漣漪。他選擇沉默以對,這份深沉的寂靜並非源自絕望或無力,而是以一種更為深邃且堅毅的姿態,默默地承載著這一切痛苦與紛亂,彷彿是在用自己的身體作為鏡子,折射出人性最複雜而矛盾的本質,以此喚醒世人對良知與道德的反思。

 ···············································································

 久矣未曾遭遇此等變故,林小風在接到那名面色焦急、喘息未定的小沙彌疾奔而來的緊急消息後,便領著一支鐵骨錚錚的官兵隊伍,他們踏著沉穩有力的步伐,既顯現出威嚴不可侵犯的氣勢,又保持著一種內在的冷靜與從容。這一行人徐徐步入白馬廟的領域,步伐間盡是歲月積澱的堅韌與決心。

 及至廟門之前,林小風目光所及之處,不禁令其瞠目結舌,心頭掀起驚濤駭浪。眼前的白馬廟已非昔年那般清淨莊嚴,而是如同飽經風霜的老人臉龐,牆皮剝落得斑駁陸離,每

一道裂縫都猶如時間的手指悄然刻畫下的無言詩篇,無聲訴說著一段段被遺忘的故事。地面上鋪陳的青石磚塊,歷經風雨侵蝕,破碎殘缺,宛如歷史的碎片隨意散落在時光的縫隙裡,昭示著曾經的輝煌與今日的衰敗。

 大殿之門豁然洞開,那原本金身璀璨、莊嚴肅穆的佛像如今亦難逃厄運,周身佈滿了刀劍刮蹭和人世浮華留下的痕跡,點點斑痕密佈,彷彿在低語著人間無盡的苦楚與悲涼。

 面對如此情境,林小風心中的震撼遠超預料,這幕荒誕不經的畫面乍看似一場因嬉鬧過度而導致的悲劇,卻無法想象承載著百姓虔誠信仰的白馬廟竟會遭受如此重創。他環顧四周,只見十數位僧人橫七豎八地癱臥於冰冷的地磚之上,姿態各異,有的蜷縮,有的伸展,各有各的痛苦印記。其中幾位從他們所披的破敗僧袍以及那股渾然天成的高潔氣質中可辨識出,應是德高望重的禪門尊者。此刻,這些曾引領信徒向善的高僧們,正浸泡在血泊之中,雙眼緊閉,面如死灰,毫無生氣,恍若畫卷中的形象瞬間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與溫度,只留下一片淒涼與哀傷在這座曾經神聖不可侵犯的廟宇之中瀰漫。

 然而,在這滿目瘡痍的混沌世界中,唯獨悟無法師兀自穩坐於門外,面容猶如一池秋水,波瀾不驚,神態安然若素,彷彿周遭一切紛擾與之無關,如同置身世外。林小風此刻內心猶如油烹火燎,急匆匆的腳步聲在破碎瓦礫間疾響,他迅速趕至那些仍在殷紅血液中掙扎的高僧身邊,探察他們氣息尚存,心中略感一絲慰藉。他細緻入微地逐一審視著每一位受傷者的傷勢狀況,只見他們那佈滿滄桑痕跡的手掌上,深可見骨的傷口觸目驚心,尤如地獄惡鬼刻下的印記;而他們的其餘軀體部分,則被淤青遍佈,尤其是雙臂,宛如一片片青紫交織的畫卷,密密麻麻的指痕烙印在肌膚之上,深深淺淺,似乎是在舉行某種古老而又神秘的儀式時留下的殘忍標記。

 林小風目睹此景,心頭瞬息間掠過一陣冷冽的寒意,坊間流傳已久的吸血妖孽傳說此時此刻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眼前的這一幕並非單純的暴力衝突那麼簡單,而是精心策劃、刻意為之的擠血行為,一種殘忍至極又充滿詭異色彩的手段。他的眼神瞬間凝聚起堅毅與決絕,猶如暗夜中的利劍出鞘,這場突如其來的白馬廟危機,已然將他拽入了一場關乎生死存亡、正邪較量的漩渦之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林小風深知自己已無退路,唯有以勇氣和智慧對抗黑暗,守護那份隱藏在心底深處的善與光明。

 悟覺方丈,這位在白馬廟中倚柱而立、形同風燭殘年的老僧,在官府來人的消息猶如驚雷炸響的瞬間,那原本彷彿被歲月榨乾了最後一絲生氣的身軀,竟如有神助般陡然煥發出難以言喻的生命力。他猶如枯木逢春,一改先前的頹唐之態,剎那間身影疾如脫兔,直撲向林小風所在之地。那一雙飽經滄桑、佈滿褶皺的手,緊緊地箍住了林小風堅實的腿腕,如同抱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淚如泉湧,嘶啞而又悲愴的哭喊聲在空曠寂寥的廟宇間迴盪開來:“大人吶,老衲含冤至深!我這白馬廟與您素昧平生,毫無瓜葛糾葛,為何卻要遭受這般無妄之災?蒼天何其不公啊!”

 面對這一幕,林小風眼中閃過一抹愕然,然而迅疾之間,他便穩住身形,不露絲毫慌亂。他伸出有力且沉穩的手臂,將痛哭失聲的悟覺方丈從地上攙扶起來。此刻的林小風,臉色冷峻得如同鐵鑄石雕,眉眼間的嚴厲與決絕與他口中的話語形成了鮮明對比,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蘊藏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師無需過分惶恐,還請先平復一下心緒。究竟發生了何種天大的冤屈之事,竟讓您如此悲憤交加,以至於涕泗橫流?”

 悟覺方丈在僧人們的攙扶下艱難起身,他那魁梧的身軀此刻卻顯得如此虛弱,彷彿承載著無盡的哀痛與悲切。這股悲情宛如一個受盡生活折磨的小婦人,滿腹委屈無法傾訴,只能任由淚水順著溝壑縱橫的臉頰潺潺流淌,每一滴都似乎帶著歲月沉積下的滄桑和無奈。

 “公告欄上所記載的白馬廟無償為信眾開光贈佛珠之舉,難道不是出於大人的慈悲恩賜嗎?”他的聲音中透出一種沉痛的質詢,每一個字都在空氣中顫抖,像是被寒風搖曳的燭火,忽明忽暗,卻又頑強不息。“如今,這一份本意為普度眾生的善舉,竟成為廟宇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此等因果逆轉,實令老衲百思而不得其解,心中猶如萬千刀割,痛苦難抑。”

 林小風立在一旁,目光深邃地凝視著悟覺方丈那張因痛苦而扭曲變形的臉龐,只見那雙曾經充滿智慧與祥和的眼眸裡,此刻瀰漫著無辜與困惑交織的情感波瀾,恰似一葉在疾風驟雨中孤苦無助的小舟,於世事變幻、人情冷暖的汪洋中無力掙扎,隨波逐流。

 再看那公告欄,墨跡猶新,彷彿還留存著書寫者手心的餘溫,那些漆黑的文字宛如鮮活的生命,在靜默中低語,無聲地傾訴著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所帶來的深深創痛與無盡苦楚。那公告欄上的文字,就像是時間的見證者,記錄下了白馬廟從繁華到落寞,從慈悲到誤解的歷史瞬間,也映射出人性的複雜多變與命運的無情捉弄。

 林

小風此刻的臉色如同一塊久經風雨的石碑,沉甸甸地刻滿了嚴肅與堅決,那雙眸子深處彷彿藏著雷霆萬鈞,蓄勢待發。他的話語猶如鐵錘砸在砧板上,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此事,絕非鄙人所為!請聽我細細道來,就在前兩日,一位身份不明之人親自踏足衙門門檻,滿口懇求之情,請求本官發佈公告,聲稱有一筆白銀捐贈自坊間,意欲行善積德,惠澤百姓。當時下官認為此乃民間寺廟慈悲為懷之體現,於是應允了公告的發佈。然則,試問我林小風與貴寺白馬廟有何往昔瓜葛?如今這場風波,必然是有那躲在暗處、心機深重的小人精心策劃,企圖陷害貴廟,使其蒙受不白之冤。”

 “生活於市井之間,世事難測,人心莫測。”林小風繼續言說,言語中透露出無比堅定的決心,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敲響的警鐘,振聾發聵,“未曾料想,這熙熙攘攘的坊間竟會突然滋生出如此陰險惡毒的算計。但請大師放寬心,林某定當竭盡全力,抽絲剝繭,揭開這一層層的迷霧,還白馬廟一個清白正名,讓世人皆知其無辜受害,恢復它應有的尊嚴與公正!”

 悟覺方丈聽聞林小風這番話語,那雙原本緊緊箍在對方大腿上的手,像是秋日裡最後幾片頑強掙扎的枯葉,在無法抗拒的命運之風中,徐徐、無力地滑下,直至垂落在塵埃。這一動作並非瞬息完成,而是帶著一種時光沉澱下來的沉重與哀傷,彷彿透過這個緩慢的過程,將一位老者內心世界的崩塌具象化為現實場景。

 那雙手的離去,宛如一隻承載著諸多期盼與希望的氣球被銳利一刺,瞬間洩掉了所有的生機與活力。隨著這象徵性的一幕,悟覺方丈的身體也隨之微微搖晃起來,如同一座飽經風雨的古塔在狂風中顫抖,終於難以支撐其尊嚴的重量,無力地向地面傾斜,癱軟下來。此刻,他周身環繞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涼氣息,滿目盡是無邊的失落和疑惑。

 他的心海猶如翻江倒海,波濤洶湧,反覆咀嚼著林小風所言,每一字一句都像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盪起層層漣漪。漸漸地,他心底深處的判斷如明鏡照物般明晰:白馬廟近日的這場風波,果真與官府並無直接關聯,那躲在陰暗角落裡的敵人身份依舊神秘莫測,但其存在卻如同一根冰冷的尖針,直戳人心底,使人不寒而慄。

 此時此刻,悟覺方丈那張佈滿歲月痕跡卻又深邃沉靜的臉龐上,似乎浮現出一幅生動立體的畫卷。畫卷之中,一名錦衣華服、氣質卓絕的公子哥兒形象躍然眼前,其眼神深不可測,猶如一口古老的井,雖表面靜謐無瀾,卻在剎那間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狠辣光芒,彷彿一把匿於黑夜中的鋒利匕首,悄然閃爍,昭示著某種蓄謀已久的陰謀。

 “此少年,定然是攪動此次災禍漩渦背後的那隻黑手!”悟覺方丈心中暗自斷定,聲音雖未出唇,但語氣堅定且不容置疑。他腦海中勾勒出這樣的畫面——那少年以豐厚莫名的饋贈作為誘餌,一步步引導高僧步入預設在白馬廟的無形陷阱;又憑藉巧妙手腕,借力於官府權威,放出一則公告,挑起事端,利用他人之刀行殺人不見血之事,終致今日這等紛亂複雜的局面無法收場。顯然,這是對高僧的公然挑釁,甚至可能雙方早已結下了不解之仇怨。如今,無辜的白馬廟受此牽連,除了步步為營,揭開隱藏在迷霧之後的真相,恢復廟宇的清譽之外,再無其他途徑可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