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2頁)

 身披袈裟的悟覺方丈目睹此景,喉頭滾動著一聲無聲的嘆息,那嘆息似有千斤之重,卻又被他壓抑在心底,最終以一種低沉且略帶困惑的聲音啞然而發,話語在空曠寂寥的大殿中迴盪,猶如撞鐘般悠長:“諸位施主,今日怎會攜帶著如此繁多的生活雜物,踏入我白馬廟的清淨之地?”

 人群在方丈的話語下瞬間活躍起來,彷彿一陣波濤翻滾的笑聲瞬間炸裂開去,在大殿的四壁間來回碰撞,一圈圈擴散,其聲勢如同湖面投入石子後的漣漪。其中一位信徒,臉上掛著戲謔的笑容,用輕鬆調侃的口吻回應道:“難不成是貴寺的佛珠供不應求,需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日常用品來替它們接引靈光,賦予神聖之力不成?我們可是按照公告上的每一字一句,精心準備,不敢有絲毫怠慢,斷不會讓各位高僧為此失望。哦,對了,那公告上提及的三文錢賞賜,又該在哪裡領取呢?”


悟覺方丈的耳畔陡然飄過“三文錢”這三個字,像是從遙遠的記憶深處掘出的一把鏽鎖,他的喉頭隨著這串銅錢般沉重的音節微微震顫起來,那感覺猶如這三個字化作了一隻無形的手,悄然無聲地緊扼住了他的咽喉,令他的話語在喉嚨口滯留,帶著一絲被歲月磨礪過的蒼涼與無奈:“貧僧對於此事,實乃一無所知。”

 “公告上黑紙白字、清清楚楚寫下的承諾——凡踏入白馬廟門扉,虔誠敬香的每一位香客,都將獲贈三文錢作為佛祖的回禮。”信徒的聲音宛如石破天驚,在人群中激盪起一圈圈漣漪,其質疑之意如同鋒利的刀鋒,直刺向悟覺方丈的心頭,“貴廟乃千年古剎,德高望重,豈能有背信棄義之舉?”

 面對如此犀利的質問,悟覺方丈的臉色瞬時變得如宣紙一般蒼白無血色,雙眼中流露出惶恐與不安的波瀾,彷彿內心的平靜湖面被突如其來的石子砸得粉碎。他下意識地合十雙手,掌心之間似是握住了整個廟宇的信譽與尊嚴,匆忙間試圖以最真誠的言語來化解這場誤會:“貧僧怎敢有失信於芸芸眾生之念?白馬廟立身於世,一諾千金,自是不會輕易違背對廣大施主的任何許諾。懇請諸位暫且將疑惑擱置一旁,先隨我等一同完成今日的開光儀式,待一切圓滿落幕,自會按照先前的約定,將那承載著佛祖慈悲與廟宇誠意的三文錢,一一發放至每位善男信女手中。”

 此刻,悟覺方丈的內心世界猶如狂風巨浪中的孤舟,翻騰著無盡的思緒,如同江河匯聚成海,浩渺而深邃。他那雙洞察世事的眼眸低垂,隱藏在濃密眼睫下的瞳孔中,波光流轉,卻難掩內裡的焦慮與掙扎。他在心頭反覆掂量,心中默算:每人僅三文香火錢,如今廟宇香客絡繹不絕,然而昨日所收的那些銅板能否在這場突如其來、如山倒海般的變故面前支撐得住?這疑問宛如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沉甸甸且無法釋懷。

 悟覺方丈身披暗金色袈裟,其下拳頭緊握如鐵,骨節分明的手指深深陷入掌心肉中,彷彿要將那一絲一縷的憂慮和痛苦,都凝結進皮肉相接之處。他的指甲刺破了細膩的皮膚,血液悄然滲出,染紅了佈滿歲月痕跡的手心,然而他渾然未覺,全身心沉浸在對廟宇困境的苦思冥想之中。

 面對這前所未有的危機,白馬廟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至風口浪尖,命運之手肆意撥弄,令其身處被動,任人擺佈。悟覺方丈不禁仰望蒼穹,心中的困惑愈發沉重——究竟是何處行差踏錯,使得白馬廟觸怒天意,遭此無妄之災,被無情地玩弄於股掌之間?這一連串的問號在他腦海中盤旋,如同烏雲蔽日,久久未能驅散。

 在那古剎深邃的光影裡,身後幾位修為登峰造極的老僧,臉色蒼白得比照壁上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還要多幾分冷峻的悽清,身軀搖晃顫慄不已,彷彿剛從一場千年不遇的疾風驟雨中跋涉而出。他們的眼瞼低垂如暮靄沉沉,掩蓋不住一雙雙飽經歲月磨礪、佈滿滄桑痕跡的眼睛,其中流淌的情感複雜而深邃,既有無法用言語描繪的悲苦,又充滿著對未知困厄的深深困惑。

 眾人內心哀嘆,修行一世,歷盡紅塵坎坷,卻在這般年紀遭遇了足以顛覆心中信仰的劫難,不禁紛紛仰望蒼穹,發出震徹人心的長嘯:“天道何其不公?公正之理今安在哉?”這聲聲質問,猶如洪鐘大呂,在廟宇間迴盪,撞擊著每一寸古老的磚石和每一片飄零的落葉。

 在這群僧侶之中,悟無法師的狀態尤為令人觸目驚心。他那原本瘦骨嶙峋卻透出堅毅的手掌,此刻腫脹扭曲,形同剛從熾熱爐火中取出的熟豬蹄,微微戰慄著,似乎每一處皮膚紋理都在無聲地傾訴著痛楚與恐懼交織的交響樂章。他口中囁嚅自語,像是在反覆推敲某個晦澀難解的謎團,懷疑這一切異象背後可能隱藏著近日林小風所為的秘密勾當,暗地裡翻雲覆雨,觸動了天地間的某種禁忌。他的目光時而迷茫,時而堅定,顯露出一位修行者在面臨信仰危機時內心的掙扎與抉擇。

 即便如此,這群僧侶們依然固守著佛門那股忍辱負重的精魄,他們猶如磐石般鎮定,將心中翻湧如海浪般的波瀾強自壓下,穩穩地端坐在那歷經滄桑卻依舊神聖無比的蒲團之上。每一寸肌膚都透出堅定與執著,每一道目光都凝聚著無盡的慈悲與智慧。信徒們滿懷熱忱與期待,逐一將寄託了無數希冀的物品遞至僧人們手中,進行一場莊重而神秘、彷彿能穿透時空的開光儀式。

 即使此刻廟宇內外瀰漫著騎虎難下的緊張氣息,今日仍然有眾多虔誠至極的信徒不顧身心疲倦,他們披星戴月,徹夜排隊等候,只為求得一物之開光,以期消災解厄,庇護家人平安。倘若此願不得償,那麼不僅這座白馬廟可能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這些信徒自身也可能深陷橫禍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在這凝重而又微妙的一刻,只見悟無法師硬生生挺直脊背,面色沉靜中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苦笑,他緩緩伸出手去,接過了潑皮手中那個三代相傳、看似尋常實則承載家族血脈與歷史記憶的尿壺。他的臉龐在燭火搖曳下顯得尤為生動,擠出的笑容裡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堅毅與淡然。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這個“寶物”,每一個動作都宛如在

編織一段無聲的經文,以無比虔誠和專注的態度,開始誦讀那些古老而深邃的經咒,試圖藉助佛法無邊的力量,為其注入靈性,完成這非同尋常的開光儀式。

 潑皮則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著這一幕,他倚牆而立,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又玩味的笑容,似乎在欣賞著這場戲劇性的交鋒。他慢悠悠地開口提醒道:“大師啊,此事可不一般,關乎到的可是天大的事情,您務必要用心為之,切莫馬虎。”話語間,既有對法事結果的隱隱期待,又帶有對未知變數的些許挑釁,使得整個場面更加錯綜複雜,耐人尋味。

 面對那潑皮緊鑼密鼓般的催促,悟無法師的內心猶如熾熱的熔爐,怒火在其中熊熊燃燒,彷彿隨時都能將胸膛燒穿。然而,他面上卻是一派波瀾不驚的景象,那份從容不迫的笑容如同秋水共長天一色,溫潤而深沉,回應著潑皮的焦急:“施主切勿心急如焚,貧僧定會傾盡畢生修為,為這寶物灌注最為純淨無垢的佛光。”儘管如此,潑皮並未因此滿足,他的追問如狼似虎般接踵而至:“大師,為何您的雙手腫脹得如此駭人?”

 面對這一觸及痛處的問題,悟無法師心頭猶如被重錘猛擊,一股暗勁自心底騰起,但其口舌之間仍保持著春風化雨般的和藹可親,巧妙地繞過了這個問題的核心,以免激起更多的漣漪,讓紛爭與猜疑如野火燎原般蔓延開來。

 時光如沙,在指間悄然流逝,又是一日無休止的苦戰。原本就已經飽受磨礪、佈滿血泡的悟無法師雙手,此刻更是在漫漫光陰中傷痕累累,每一道痕跡都像是歲月無情的鐫刻,觸目驚心。那些曾經圓潤光滑、流轉著神聖佛性光輝的佛珠,如今卻被信徒們換成了雜亂無章、世俗氣息濃厚的各種物品——既有形狀奇異的石頭,也有竹筐笸籮一類粗獷原始的器具。這些粗糙的邊角在高僧們虔誠摩挲的過程中,宛如刀割般刺痛著他們早已疲憊不堪的手掌,每一顆佛珠的轉動,都彷彿是他們在修行路上的一次次涅槃重生,痛苦卻又堅韌無比。

 面對信徒們投射過來的那複雜而又熱切的眼神,猶如一片交織著質疑與期待的迷霧,高僧們只能如忍受命運重壓的磐石一般,咬緊牙關,將那鑽心刺骨的疼痛深深壓抑在喉頭之下。他們挺直了脊樑,任由汗水沁透袈裟,逐一為那些堆積起來宛如山巒般高低錯落的雜貨進行一場繁複至極且莊嚴肅穆的開光儀式。

 在這狹小的空間裡,一種近乎逼迫的氣氛猶如無形的巨掌,緊緊扼住了每位高僧的心脈。他們的手掌,在無數次拂過那些粗糙物件的同時,也承受著皮肉翻卷、裂骨紅腫之苦,每一次手指的屈伸、每一次掌心的摩挲,都彷彿是一場無聲而殘酷的自我犧牲,每一處細微的動作都是對忍耐極限的挑戰和超越。

 夜幕漸垂,星辰悄然自天邊升起,宛如點亮了這無盡苦難的一盞盞引路燈。此刻的高僧們早已被疲憊折磨得幾近崩潰,他們那雙飽經滄桑的手已然血跡斑斑,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悽美畫卷,每一道流淌的血痕都詳實地描繪出這一天難以言表的艱辛歷程,記錄著信仰與痛苦之間微妙又矛盾的交響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