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兩堂課(第2頁)

 他進一步解釋:“假設太子您每日聆聽李太傅講學,但課業枯燥乏味不說,還時常遭受責打,這樣的日子無疑是痛苦不堪,幾乎讓人覺得生不如死。那時,或許裝病逃避,或是直接向皇上申訴李太傅的行為,反而會帶來短暫的解脫,久而久之,對明日的期待自然蕩然無存。”

 他繼而把話題引向街頭的乞丐們:“這些流浪者,能找到一份勞作

已屬不易,即便找到工作,也許收入無保障,即便有微薄收入,也可能杯水車薪。相比之下,他們認為躺在路邊乞討更為實際,至少能換來生存所需。”

 他進一步舉例深化理解:“比如,如果你是一位作者,每日都被人批評作品短小無力,你是否會覺得前路黯淡,毫無希望?反之,如果這些人轉而追捧你的作品,甚至年年送來豐厚的年貨,那麼,你細細品味,這其中滋味如何?”

 李德賢聽完,雙眸閃爍出豁然開朗的光芒,他大聲道:“我明白了!”言語間透露出一種頓悟的驚喜。

 林小風內心戲謔:明白就好,那就趕緊去找皇上參奏李太傅一本吧。

 面上不動聲色,繼續深入剖析:“然而,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一部分。那些看似四肢健全的乞丐可能並不健康,而那些外表殘疾可憐的人,也未必真如你想象中的那樣悲慘。”

 “若單以外表判斷他人,往往會陷入假象的迷霧之中。有的人看似身體健康,實際上可能早已身患重病;有的人雖顯殘疾,或許只是為了博取同情而偽裝。世間之事,往往難以一眼洞穿。”

 李德賢一聽,立刻瞠目結舌,質疑反駁:“怎會有此事?那些缺失手腳或者失明的人,我一眼就能看出啊!”

 面對李德賢的質疑,林小風嘴角泛起一抹淡然的笑意,平靜地回答:“不必急躁,讓我們繼續前行,生活中更多的真相,還在前方等待我們去發現。”

 三人再次踏下步伐深入巷陌,街角一道突兀的剪影映入眼簾,那是一位只有一隻眼睛的盲乞丐,他那雙慘白的眼球空洞無光,猶似一對喪失了靈魂的死魚眼,散發出一股異樣的寒冽。

 在這位骨瘦嶙峋的身軀前方,一隻殘破不堪的青瓷碗孤零零地擺放著,其中散亂地滾落著幾枚鏽跡斑斑的銅錢,無聲訴說著生活的貧瘠與艱辛。

 林小風的目光觸及這幅畫面,眼底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手臂如靈蛇出擊,瞬息之間,將那幾枚銅板悄然無聲地從碗中攝取,旋即藏入寬大的袖口中。

 這一系列動作如行雲流水,迅捷至極,旁人幾乎無法捕捉其軌跡。

 站在一側的李德賢目睹這一切,瞠目結舌,滿面愕然,腦海中堆滿了困惑的問號。

 未及他開口詢問,那位盲丐彷彿感應到了某種變化,剎那間,如離弦之箭般從地面彈射而起,直撲向林小風,那雙空洞的眼白緊緊鎖定了林小風的臉龐。

 面對如此攻勢,林小風非但沒有流露出半點懼色,反倒是嘴角勾勒出一抹玩味的微笑,雙手坦蕩地攤開,調笑道:“哎呀,可憐的乞兒,你剛剛失落的這點財物,是從我左手盜走的,抑或是從我右手滑脫的呢?”

 話音剛落,他便展示出左右手掌,左邊的手心裡穩穩地躺著幾枚熟悉的銅板,右邊則託著一塊熠熠生輝的銀元寶。

 盲丐聞聲稍作猶豫,繼而咧開嘴,憨厚一笑,毫不猶豫地回答:“右手!”

 然而,林小風狡猾一笑,高聲宣佈:“答錯了,那就全數充公!”

 盲丐聽到這句話,臉色微變,頃刻間,他眼中先前的偽裝如霧般消散,恢復正常瞳孔,但其中卻充滿了狠辣與狡詐。

 此時,謝洪信亦緩緩步入視野,衣袂飄搖間,隱約可見腰間懸掛的各種小巧兵刃,宛若一座行走的武器庫。

 盲丐察覺到這一幕,立刻恢復盲眼的姿態,靜默地退回原位。

 李德賢在旁看得瞠目結舌,忍不住對林小風驚呼:“老林!你連乞丐的錢都要拿?”

 林小風面色沉靜,淡然回應:“他是個騙子,我這是替天行道,懲惡揚善而已!關鍵是揭露他的偽裝,你沒看到嗎?他實際上並非真瞎!”

 李德賢聽罷,心中泛起一陣酸楚,為自己的善良被這位乞丐所利用而感到萬分委屈。

 他憤慨地走向盲丐,重重踢了兩腳,質問:“你為何要假裝瞎子!”

 盲丐滿臉哀傷,強忍疼痛,緊緊抱住膝蓋,把臉深深地埋入膝間,承受著李德賢的憤怒。

 就在這時,李德賢一腳踢過去,卻不慎將盲丐破爛的衣服撩起,又有幾枚銅板滾落出來。林小風眼疾手快,一把抓過收入囊中。

 盲丐仍舊低頭哭泣,聲音淒涼。

 林小風見狀,趕忙阻止李德賢,無奈地嘆了口氣:“唉,世人皆苦,能放過的就放過吧。”

 說罷,他從口袋中摸出一枚銅錢,投入那破碗中,溫和地安慰道:“好了,別哭了,這是賞你的。”

 盲丐似乎感知到錢幣落地的聲音,慢慢抬起淚痕斑斑的臉龐,凝視著碗中那枚銅錢,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耐心些,精彩的還在後面。”

 林小風拽著李德賢繼續向前,不久之後,他們在路邊又遇見了一位失去雙腿的殘疾乞丐。

 林小風眼中閃爍著狡黠的火花,不動聲色地接近,順手抄起乞丐面前的破碗打算離開。

 李德賢瞠目以對,內心五味雜陳,完全揣測不出林小風接下來會有什麼驚人之舉。

 只見

林小風將碗中的錢幣悉數倒入口袋後,轉身面向遠方,用力將破碗拋向空中。

 令人愕然的一幕出現了,原本癱坐在地的殘疾乞丐,雙腿竟然奇蹟般復原,他如彈簧般疾速躍起,朝著飛出的破碗疾奔而去。

 李德賢瞠目結舌,一股苦澀的味道在心底瀰漫開來。

 “我真是有眼無珠!”李德賢感慨萬分地看著林小風,“你說的果然是真的!”

 林小風輕拍李德賢的肩膀,深沉地道:“人在江湖,總要經歷風雨才能成長,世間萬象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洞察和辨識。閱歷豐富了,自然能夠明辨是非,不再輕易受騙上當。”

 李德賢此刻才豁然開朗,瞪大眼睛追問道:“那你究竟是如何看出他們並非真乞丐的?咱們陽曲縣乞丐也沒那麼多啊?”

 林小風嘴角輕輕一挑,猶如春風輕拂過湖面漾起的一絲漣漪,那抹淡然而深邃的笑容潛藏在他漆黑如淵的眼眸中,折射出一幅斑斕紛呈卻又滄桑斑駁的青春圖景。

 那圖景裡,困厄與抗爭糾纏在一起,形成一部無聲的黑白電影,在他心底悄然上映,流淌的是那些曾經在困苦中磨礪出來的記憶。

 當初剛踏足陽曲縣的時候,此地的貧困氣息簡直能讓人喘不過氣來,百姓的生活窮困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有的人甚至瘋狂到挖地三尺尋覓一絲生存的縫隙。

 陽曲縣雖然掛著縣的名號,實則更像是被時光遺忘在塵埃裡的荒僻邊陲,滿目瘡痍,寂靜寥落。

 林小風,這位來自都市繁華的白領,生活技能只限於指尖在鍵盤上跳躍完成購物下單,或者在家清掃衛生,處理日常瑣碎之事。

 至於農耕狩獵這些關乎原始生存之道的技藝,對他來說簡直是擀麵杖吹火——根本不得其竅。他的世界與這片貧瘠土地上的生存法則截然不同。

 陽曲縣內沒有拿得出手的支柱產業,糧食存儲更是少得可憐,村民們日復一日在飢餓的陰影下苟延殘喘,眼睜睜看著彼此憔悴的臉龐一天比一天消瘦,期盼著某種奇蹟能夠從天而降。

 周圍的青山蒼翠蔥鬱,但對飢餓的人來說,它們不過是無法跨越的絕望屏障,縱使有攀登的決心,恐怕也會在半途因飢寒交迫而力竭倒下。

 長期的飢餓如同無情的銼刀,一點一滴削去了人們的尊嚴與傲骨。林小風終於忍無可忍,決意做出一個振聾發聵的舉動。

 他神情堅毅,眼神果敢,毅然決然地帶領陽曲縣的父老鄉親踏上了前往斷天府的乞討之路。

 在他的感召之下,一支由老人、婦女和孩童組成的隊伍迅速集結,懷揣著縣裡最後一捧乾癟的糧食,他們噙淚告別留在家中硬撐的年輕男子,千叮嚀萬囑咐他們要節儉度日,保存體力。

 於是,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朝著斷天府的方向蹣跚前進。

 當他們剛踏入斷天城的那一刻,早已是疲憊不堪,城中的生活更是步步荊棘,毫無經驗的他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顛沛流離了一個月之久,才逐漸摸清了乞討的門路。

 然而,林小風不同於那些固守傳統的村民,他有著現代人特有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

 在一次次碰壁中,他迅速吸取教訓,很快掌握了乞討的種種“戰術”。

 假扮盲人、瘸子是基礎招數,而更高明的做法,則是讓隨行的女性佯裝懷孕,她們腆著看似即將分娩的肚子,癱坐在街頭巷尾,發出撕心裂肺的哀求,即使是再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忍心驅趕。

 更有甚者,幾個年邁的老嫗也被精心裝扮成孕婦形象,這一幕奇觀令斷天府的居民們瞪大眼睛,竊竊私語,驚奇不已。

 除了訴說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林小風還運用自己現代人的視角和通過網絡直播學到的表演藝術,對乞討方式進行了一場大膽創新。

 他策劃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情境劇,親自上陣,時而演繹為飽學多識的讀書人,先是尖銳地嘲笑身邊的乞丐,隨後表現出仁慈慷慨,藉此博取圍觀者的同情;時而又瞄準人群中貌似富裕的行人,對其進行冷嘲熱諷以挑動情緒,從而收穫更多的施捨。

 隨著日子的流逝,林小風意識到鬆散無序的乞討方式難以持久,且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官府壓力。

 因此,他開始著手系統性地整合當地的乞丐團體,使之規範化、組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