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詩會(第2頁)

 林小風捕捉到這一幕,眼眸微微收縮,嘴角牽起一抹微妙的抽動,內心縱有千言萬語欲噴薄而出,卻終歸按捺住了,畢竟對於這位洪信哥獨樹一幟的行事作風,他早已司空見慣,深諳其中之奧秘。

 馬車在謝洪信精細入微的操持下安穩停妥,三人旋即踏上征程,駕馭馬車朝著京城西區西北隅那一泓名為未名湖的水域疾馳。

 那裡湖岸兩側店肆層疊相連,繁華喧囂,平素人流如織,交織出一副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長卷。

 當三人漸近未名湖時,林小風敏銳地喚停車駕。彼時夕陽還未徹底沉落,天地間仍殘留著淡淡

的餘暉,他思忖良久,決定藉機讓李德賢在此稍作停留,沉浸於周邊的湖光山色之中。

 若是僅僅為了奔赴湖邊的碼頭而不顧周遭景緻,就如同從一間房門徑直踏入另一間,必然會導致許多人間煙火的美好擦肩而過,此舉無疑會削減此次出行的價值所在。

 於是乎,三人悠哉遊哉地沿著曲折蜿蜒的河岸步道徐徐漫步。

 李德賢與林小風並肩共行,彼此間瀰漫著一種閒適而默契的氣息;而謝洪信則如影隨形地尾隨在後,警覺的目光掃視四周,步伐穩健有力,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地踩在生活的節奏之上。

 此刻,微風輕拂湖面,岸邊垂柳柔曼飄搖,恍若舞者裙裾隨風飛揚。

 沿河商鋪鱗次櫛比,人群摩肩接踵,其間混雜著各種各樣的聲響:有人談笑風生,有人激烈爭執價格,亦有人吟詩作對,共同編織成一曲鮮活的城市樂章。

 李德賢仿若初嘗自由的籠中之鳥,他欣喜若狂地展開雙臂,深深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氣,滿臉陶醉地讚美:“此處之美,簡直堪比陽曲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起曾經我在京城邊緣徘徊,竟誤以為整座京城都是荒蕪冷寂之地!”

 林小風聞聽此言,不由得朗聲大笑起來,回應道:“哈哈,你這話說得太過誇張了,要知道,京城可是首善之區,陽曲縣再好也有它的侷限。”

 儘管如此,李德賢並未輕易認同,他手指向路邊那些苦苦哀求的孩童,眼神中充滿了困惑:“依我看,京城的社會秩序似乎還不如陽曲縣井然。你看那些乞丐,在陽曲縣我可從未目睹過這種情景,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呢?”

 針對李德賢的疑問,林小風含笑解釋:“陽曲縣並非沒有乞丐,只是我讓每個人都找到了存在的價值。身體健康者,我讓他們先得到短暫休憩,隨後合理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自食其力。這就是所謂的以工代賑。至於那些身患殘疾者,我們會竭盡全力為他們尋找適宜的勞作方式。而對於無法從事勞動的老弱病殘,則由縣衙詳查狀況,定期發放救濟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正因如此,在陽曲縣才難覓流浪乞討之人。”

 林小風進而感嘆:“京城之廣大繁複,豈是我治理的那個小縣城所能相比擬的?你可知這座城裡究竟潛藏著多少乞丐,又有多大規模的工作機會可以調配?這簡直就是一道龐大的社會課題,比之管理陽曲縣要複雜得多。而且京城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想要梳理清楚,恐怕就算讓我來接手,也難以立竿見影地見到明顯改觀。”

 李德賢聽罷連連點頭,但依然心存疑慮:“那些乞丐真能甘願從事實實在在的工作嗎?我曾聽師傅講過,有些人天生惰性深重,再怎麼教化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慵懶本性。”

 林小風聽聞此言,面色瞬息間沉凝下來,似有一股無形的壓力觸動了他的內心,百感交集。

 他深知,人性的複雜多變遠非簡單的教化所能輕易改變,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在於如何觸及人心深處,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林小風的嘴角悄然揚起一抹淡然且深邃的微笑,開口說道:“你說的這些尊師們的言論,倒也不能說是全無依據。”

 “看看這滾滾紅塵之中,有多少身懷絕技的流浪漢,明明可以靠自身技藝安居樂業,卻偏要涉足雞鳴狗盜的勾當,滿腹欺詐、手段卑劣,無所不用其極。”

 林小風的目光掃視著周圍的世界,他繼續道,聲音雖冷靜,卻如熔岩在地心奔騰,“遇到這類頑劣之人,在其罪行昭彰時,本官往往會先施以重罰,例如斷其行走之能,令他們在殘缺的人生中尋求救贖與建功的機會。”

 “倘若這些人冥頑不靈,依舊不知悔改,”說到這裡,林小風語氣中的冷酷越發顯現,“那時,便再斷其雙臂,只供給他們勉強維持生存的些許碎銀。這樣一來,世間紛擾必將漸漸消散,人心或許能在這樣的嚴厲懲罰中尋得一絲安寧。”

 他的笑容雖然還掛在臉上,可在旁觀者李德賢的眼中,那笑宛若冬夜中刺骨的北風,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決絕。平日那個嬉笑怒罵、灑脫不羈的林大人,此刻展現的卻是嚴肅至極、甚至帶些陰森的面容,讓人心底泛起陣陣寒意。

 “作為地方父母官,若一味縱容姑息,就是在播撒未來災難的種子。”林小風略微側轉頭部,眼神犀利如刀,透過鏡片射出穿透一切的光束,他的聲音平穩而蘊含力度,像是在向李德賢緩緩鋪開一幅殘酷而又真實的民生畫卷:“固然,教化民眾乃至上之策,然而世事繁複多變,總有那麼一些人身負邪念,流淌著邪惡的血液,即使面對生死抉擇,也不見絲毫悔改之心,人性泯滅,惡行登峰造極,彷彿他們就是為了罪孽而降臨人間。”

 “回顧我在陽曲縣主政的七個春秋,對那些犯下姦淫盜竊、肆意破壞、煽動叛亂、胡作非為的敗類,總計依法處決了一百單八人。如今你問我是否為此感到後悔?”

 李德賢聽到這裡,內心波濤洶湧,雙手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緊緊咬住牙關,試圖抑制住自己聲音中的顫抖,“不,我清楚嚴格軍紀是整飭隊伍基石的道理,和治理百姓不能

一喂仁慈一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你能領悟到這個層面實屬難得,”林小風捕捉到了李德賢的回答,眼中的凌厲稍許緩和,轉而泛起一抹讚賞的微笑:“然而治理天下、關愛百姓,不僅在於軍隊的紀律嚴明,那些十惡不赦的歹徒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惡習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得以矯正。”

 “因此,對待善良百姓應施以仁愛之政,而對於罪大惡極者,則必須以嚴苛法律予以嚴懲,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信任你、依賴你的平民百姓心頭蒙上一層寒霜。”

 接下來,二人復又陷入一場對話的深淵,這場交談宛若穿越了平凡辭藻編織的江河,徑直探入彼此魂魄的幽谷。

 林小風,猶如一位演說家,以其口若懸河的講述如狂風驟雨般衝擊著聽者的感知世界,每一個擲地有聲的詞句都激盪起漣漪,氾濫成災;

 相對地,李德賢則扮演了沉默的朝聖者角色,他端凝肅穆,如同一座靜謐的山嶽,眼神牢牢鎖住林小風,那種全神貫注的程度,彷彿是在閱讀一部至高無上的精神聖經,前所未有的莊重。

 林小風口中流淌的故事,如同一把鋒銳無比的解剖刀,精準而無情地切開李德賢心中那個玩世不恭、隨性放浪的林小風形象,揭示出一個深藏不露的新維度——一個冷峻果斷、鐵石心腸的勇士身影。

 在他的戲劇化敘述中,這個人物被賦予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使李德賢聽得如痴如醉,心緒如波濤翻湧。

 待到紅日垂暮,天地之間僅剩下一片淡漠的暮靄之際,三人徐徐步入江畔停靠的一艘宏大的畫舫之下。

 此時,一名身著翠色羅裙的侍女穿梭於絡繹不絕的賓客之中,她笑容可掬,眉目含情,舉止優雅。

 當她捕捉到謝洪信那一身粗麻布衫的形象,眼角閃過一抹訝異與困惑,但這剎那的神色在看到緊跟其後的林小風時,迅速轉為理解和敬畏。

 林小風身披華美的錦繡長袍,舉手投足間盡顯卓爾不群,顯然是這人群中的魁首,而謝洪信與其他一人則像是他的隨從。侍女輕啟朱唇,語調柔婉而不失禮數地告知:“公子,今晚的詩會規定不容許帶護衛上船,請您諒解。”

 對此,林小風揚起一臉豪放不拘的笑容,他揮舞手中的三張熠熠生輝的請柬,聲音堅定有力地回應:“何來護衛之說?他們乃是我的手足兄弟!”

 旁觀者聞之心內暗自驚歎:這句話彰顯出此人深厚的背景,要知道,尋常人士得一紙請柬尚且費盡周折,須攀權附貴,而眼前的林小風卻是隨手便取出三張,並且身邊夥伴人手一份,這種尊崇與實力的結合,讓人瞠目結舌。

 在侍女充滿驚訝與欽佩的眼神中,隨著林小風高舉請柬的示意,三人傲然踏入那艘宛如水宮般的巨幅畫舫。

 舫船規模宏大,長約三十丈,寬逾十丈,層疊而建,內部格局開闊,中央天井直通頂層,分佈著十幾個精緻的圓形雅座,雖然尚未座無虛席,卻也已經是高朋滿座,僅剩寥寥幾處空閒。

 船上諸人皆是錦衣華服,儀態萬千,不少人身持摺扇,悠然搖動,盡顯風流才子的儒雅氣質。

 甫一踏上畫舫,李德賢的眼中閃爍著探究的好奇之光,四處打量。

 然而,林小風已經先行一步,拉住他的衣袖,徑直引他走向一處空閒的桌案。

 原同桌的其他賓客在目睹謝洪信的獨特裝束,抑或是出於對林小風威勢的敬畏,紛紛起身退避,另擇他桌就座。

 於是乎,林小風所坐之處眨眼間變得空曠起來,只留下他們三人面對面,各自內心波瀾起伏,共同置身於這個瀰漫著墨香與詩意的奇妙空間裡。

 謝洪信心懷積怨,面容陰鬱,口中反覆低吟:“肉呢?肉呢?”

 林小風與李德賢緊跟其後,同樣被飢餓的巨浪衝擊著空虛的腸胃。

 他們剛剛擺脫冗長乏味的公務,還未曾觸及午後餐桌的溫熱,又已在烈日下徒步跋涉了大半個下午,此刻的胃袋空蕩若沙漠,期盼著久違的滋潤。

 此時此刻,餐桌中央,幾碟精緻糕點零星點綴,雖工藝考究,卻無法點燃人們的食慾火焰。

 林小風眼神銳利,行動敏捷,首先捏起一塊糕點放入口中,咀嚼間皺眉苦笑,不禁哀嘆:“真難吃!”

 李德賢不甘落後,也迅速挑起一塊送入嘴裡,腮幫鼓鼓,像一隻貪婪覓食的小松鼠,含糊不清地嘟噥:“我覺得還好吧,比我家那些不知強了多少倍,堪稱美味了。”

 林小風瞪大眼睛,面色嚴肅,似乎正忍受著苦澀的煎熬,硬生生地將手中剩下的半塊糕點嚥下,反駁道:“你家那些怎麼能稱得上美味二字!”

 李德賢聽聞此言,突然陷入深深的思索,片刻後豁然開朗,驚訝之餘脫口而出:“哎呀——對啊!為什麼我家的飯菜總是那麼難吃?老林,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

 林小風微微一笑,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樣:“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自古以來,那些號稱注重營養搭配的營養餐,往往都是味同嚼蠟。”

 “什麼是營養餐?

”李德賢一臉迷茫。

 “營養餐嘛,就是把原本鮮美誘人的食材調理得淡而無味,然後堂而皇之地冠以‘營養’之名。”林小風揶揄道。

 “原來如此!”李德賢似有所悟,卻緊接著滿臉憤慨,咬牙切齒地說:“難怪,同樣的菜品,在我家竟然做得讓人難以下嚥,果然是所謂的‘營養餐’無疑!”

 林小風嘴角一撇,流露出明顯的輕蔑:“不但味道糟糕,價錢還高得離譜!不信你去市場上打聽一下,我敢跟你打賭,你家的那些菜餚定價絕對遠遠超過民間水平。”

 “好!我定要查明此事,看看御膳房那幫傢伙是否連我都敢矇騙!”李德賢怒不可遏,一拍桌面,滿腔正義感爆棚。

 就在他們交談之際,謝洪信已悄然無聲地幹掉了兩盤糕點。林小風見狀,立刻伸出手臂阻止,厲聲道:“你小子悠著點兒,這是茶點,不是餵豬食!今天咱們都不在家,小桃花可能就隨便對付一口,剩下的通通打包帶走!”

 謝洪信聽到這話,尷尬地笑了笑,訕訕地放下手中的瓷盤,憨厚的臉龐上浮現出一絲歉疚之意。

 ·······································

 未過多時,畫舫便已人聲鼎沸,坐滿了各色賓客,恰似一座浮於水面的繁華街市。

 伴隨著湖水輕輕拍擊船舷的悠長韻律,這座精雕細琢、瑰麗奪目的水上宮殿悄然啟航,緩緩駛向碧波浩渺的湖心秘境。

 在二層船艙雅緻的一隅,李海華卓然而立,他的身形沐浴在粼粼波光與金色陽光交融織就的綺羅光影裡,眼神猶如熾熱的探照燈,炯炯有神地掃視著下層攢動的人頭海洋。

 倚在他身邊的楊忠義,面容狼狽不堪,鼻青臉腫,恰似一頭剛從生死搏殺中掙扎脫身的猛犬,儘管遍體鱗傷,依舊緊守崗位。

 “林小風來了嗎?”李海華沉穩有力的聲音穿透嘈雜的喧鬧,一字一句直入楊忠義耳中,其間微妙地摻雜著難以捉摸的迫切之意。

 楊忠義聽罷,嘴角牽起一抹苦澀卻又飽含堅韌的笑意,疼痛彷彿在復仇的決心面前黯然消融。

 他用力睜大布滿血絲的眼睛,手臂堅決地指向船尾方位,嗓音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卻充滿激昂的力量:“找到了,李公子,請您看船尾近水那一席,正是我們要找的林小風,僅攜兩名隨從,共三人而已!”

 此刻,楊忠義內心深處,復仇的烈焰熾烈燃燒,自被謝洪信侮辱後,他忍受著奇恥大辱,再度踏入尚書府邸,卻不僅未能洗刷汙名,反倒連昔日職權皆被褫奪,更遭一頓毒手。

 這重重屈辱堆積成山,最終凝聚成了對林小風刻骨銘心的仇恨,此刻,這份仇恨的浪潮正如漲潮般攀至頂峰。

 同一時刻,李海華循著楊忠義所指方向望去,林小風正與兩側看似地位低微的隨從暢談歡笑,那種超然物外的閒適神情,完全無視周遭的一切浮華景象。

 李海華手中輕搖一把水墨山水的摺扇,扇面細膩,扇骨間流淌著世家子弟獨有的傲岸與淡泊。

 目睹此景,他發出一聲冷嘲熱諷的嗤笑:“果不其然,這鄉野小子初登大雅之堂,竟與這般底層角色混跡一處,不知道那二人是如何混進這等場合的?”

 他進一步引導思考:“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如今殿下您也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你看您現在的髮型,多麼引領潮流!”

 李德賢摸了摸自己的髮梢,憨厚地笑了笑,卻又忽地流露出一抹寂寥:“原來我在父皇面前未能博得寵愛,原因竟然是我沒有專精於某個領域。”

 他自我反省,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辜的委屈:“樣樣都會一點,這算我的錯嗎?追求全面發展也有錯嗎?真是被這所謂的全能天賦所困!”

 面對李德賢的困惑,林小風一時語塞,只能默默注視著他,心中暗忖:真是神了,這才多久,就已經臭味相投了!

 ·································

 談話間,謝洪信迅捷如獵豹般完成了他的行前整備,只見他粗獷有力的大手扯過一條敦實的腰帶,三隻脹鼓鼓的麻袋便被巧妙地束在腰際,這一搭配宛若給他的身軀增添了一襲奇特的布裙,其形象既突兀又引人注目。

 林小風捕捉到這一幕,眼眸微微收縮,嘴角牽起一抹微妙的抽動,內心縱有千言萬語欲噴薄而出,卻終歸按捺住了,畢竟對於這位洪信哥獨樹一幟的行事作風,他早已司空見慣,深諳其中之奧秘。

 馬車在謝洪信精細入微的操持下安穩停妥,三人旋即踏上征程,駕馭馬車朝著京城西區西北隅那一泓名為未名湖的水域疾馳。

 那裡湖岸兩側店肆層疊相連,繁華喧囂,平素人流如織,交織出一副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長卷。

 當三人漸近未名湖時,林小風敏銳地喚停車駕。彼時夕陽還未徹底沉落,天地間仍殘留著淡淡的餘暉,他思忖良久,決定藉機讓李德賢在此稍作停留,沉浸於周邊的湖光山色之中。


 若是僅僅為了奔赴湖邊的碼頭而不顧周遭景緻,就如同從一間房門徑直踏入另一間,必然會導致許多人間煙火的美好擦肩而過,此舉無疑會削減此次出行的價值所在。

 於是乎,三人悠哉遊哉地沿著曲折蜿蜒的河岸步道徐徐漫步。

 李德賢與林小風並肩共行,彼此間瀰漫著一種閒適而默契的氣息;而謝洪信則如影隨形地尾隨在後,警覺的目光掃視四周,步伐穩健有力,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地踩在生活的節奏之上。

 此刻,微風輕拂湖面,岸邊垂柳柔曼飄搖,恍若舞者裙裾隨風飛揚。

 沿河商鋪鱗次櫛比,人群摩肩接踵,其間混雜著各種各樣的聲響:有人談笑風生,有人激烈爭執價格,亦有人吟詩作對,共同編織成一曲鮮活的城市樂章。

 李德賢仿若初嘗自由的籠中之鳥,他欣喜若狂地展開雙臂,深深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氣,滿臉陶醉地讚美:“此處之美,簡直堪比陽曲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起曾經我在京城邊緣徘徊,竟誤以為整座京城都是荒蕪冷寂之地!”

 林小風聞聽此言,不由得朗聲大笑起來,回應道:“哈哈,你這話說得太過誇張了,要知道,京城可是首善之區,陽曲縣再好也有它的侷限。”

 儘管如此,李德賢並未輕易認同,他手指向路邊那些苦苦哀求的孩童,眼神中充滿了困惑:“依我看,京城的社會秩序似乎還不如陽曲縣井然。你看那些乞丐,在陽曲縣我可從未目睹過這種情景,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呢?”

 針對李德賢的疑問,林小風含笑解釋:“陽曲縣並非沒有乞丐,只是我讓每個人都找到了存在的價值。身體健康者,我讓他們先得到短暫休憩,隨後合理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自食其力。這就是所謂的以工代賑。至於那些身患殘疾者,我們會竭盡全力為他們尋找適宜的勞作方式。而對於無法從事勞動的老弱病殘,則由縣衙詳查狀況,定期發放救濟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正因如此,在陽曲縣才難覓流浪乞討之人。”

 林小風進而感嘆:“京城之廣大繁複,豈是我治理的那個小縣城所能相比擬的?你可知這座城裡究竟潛藏著多少乞丐,又有多大規模的工作機會可以調配?這簡直就是一道龐大的社會課題,比之管理陽曲縣要複雜得多。而且京城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想要梳理清楚,恐怕就算讓我來接手,也難以立竿見影地見到明顯改觀。”

 李德賢聽罷連連點頭,但依然心存疑慮:“那些乞丐真能甘願從事實實在在的工作嗎?我曾聽師傅講過,有些人天生惰性深重,再怎麼教化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慵懶本性。”

 林小風聽聞此言,面色瞬息間沉凝下來,似有一股無形的壓力觸動了他的內心,百感交集。

 他深知,人性的複雜多變遠非簡單的教化所能輕易改變,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在於如何觸及人心深處,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林小風的嘴角悄然揚起一抹淡然且深邃的微笑,開口說道:“你說的這些尊師們的言論,倒也不能說是全無依據。”

 “看看這滾滾紅塵之中,有多少身懷絕技的流浪漢,明明可以靠自身技藝安居樂業,卻偏要涉足雞鳴狗盜的勾當,滿腹欺詐、手段卑劣,無所不用其極。”

 林小風的目光掃視著周圍的世界,他繼續道,聲音雖冷靜,卻如熔岩在地心奔騰,“遇到這類頑劣之人,在其罪行昭彰時,本官往往會先施以重罰,例如斷其行走之能,令他們在殘缺的人生中尋求救贖與建功的機會。”

 “倘若這些人冥頑不靈,依舊不知悔改,”說到這裡,林小風語氣中的冷酷越發顯現,“那時,便再斷其雙臂,只供給他們勉強維持生存的些許碎銀。這樣一來,世間紛擾必將漸漸消散,人心或許能在這樣的嚴厲懲罰中尋得一絲安寧。”

 他的笑容雖然還掛在臉上,可在旁觀者李德賢的眼中,那笑宛若冬夜中刺骨的北風,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決絕。平日那個嬉笑怒罵、灑脫不羈的林大人,此刻展現的卻是嚴肅至極、甚至帶些陰森的面容,讓人心底泛起陣陣寒意。

 “作為地方父母官,若一味縱容姑息,就是在播撒未來災難的種子。”林小風略微側轉頭部,眼神犀利如刀,透過鏡片射出穿透一切的光束,他的聲音平穩而蘊含力度,像是在向李德賢緩緩鋪開一幅殘酷而又真實的民生畫卷:“固然,教化民眾乃至上之策,然而世事繁複多變,總有那麼一些人身負邪念,流淌著邪惡的血液,即使面對生死抉擇,也不見絲毫悔改之心,人性泯滅,惡行登峰造極,彷彿他們就是為了罪孽而降臨人間。”

 “回顧我在陽曲縣主政的七個春秋,對那些犯下姦淫盜竊、肆意破壞、煽動叛亂、胡作非為的敗類,總計依法處決了一百單八人。如今你問我是否為此感到後悔?”

 李德賢聽到這裡,內心波濤洶湧,雙手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緊緊咬住牙關,試圖抑制住自己聲音中的顫抖,“不,我清楚嚴格軍紀是整飭隊伍基石的道理,和治理百姓不能一喂仁慈一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你能領悟到這個層面實屬難得,”林

小風捕捉到了李德賢的回答,眼中的凌厲稍許緩和,轉而泛起一抹讚賞的微笑:“然而治理天下、關愛百姓,不僅在於軍隊的紀律嚴明,那些十惡不赦的歹徒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惡習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得以矯正。”

 “因此,對待善良百姓應施以仁愛之政,而對於罪大惡極者,則必須以嚴苛法律予以嚴懲,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信任你、依賴你的平民百姓心頭蒙上一層寒霜。”

 接下來,二人復又陷入一場對話的深淵,這場交談宛若穿越了平凡辭藻編織的江河,徑直探入彼此魂魄的幽谷。

 林小風,猶如一位演說家,以其口若懸河的講述如狂風驟雨般衝擊著聽者的感知世界,每一個擲地有聲的詞句都激盪起漣漪,氾濫成災;

 相對地,李德賢則扮演了沉默的朝聖者角色,他端凝肅穆,如同一座靜謐的山嶽,眼神牢牢鎖住林小風,那種全神貫注的程度,彷彿是在閱讀一部至高無上的精神聖經,前所未有的莊重。

 林小風口中流淌的故事,如同一把鋒銳無比的解剖刀,精準而無情地切開李德賢心中那個玩世不恭、隨性放浪的林小風形象,揭示出一個深藏不露的新維度——一個冷峻果斷、鐵石心腸的勇士身影。

 在他的戲劇化敘述中,這個人物被賦予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使李德賢聽得如痴如醉,心緒如波濤翻湧。

 待到紅日垂暮,天地之間僅剩下一片淡漠的暮靄之際,三人徐徐步入江畔停靠的一艘宏大的畫舫之下。

 此時,一名身著翠色羅裙的侍女穿梭於絡繹不絕的賓客之中,她笑容可掬,眉目含情,舉止優雅。

 當她捕捉到謝洪信那一身粗麻布衫的形象,眼角閃過一抹訝異與困惑,但這剎那的神色在看到緊跟其後的林小風時,迅速轉為理解和敬畏。

 林小風身披華美的錦繡長袍,舉手投足間盡顯卓爾不群,顯然是這人群中的魁首,而謝洪信與其他一人則像是他的隨從。侍女輕啟朱唇,語調柔婉而不失禮數地告知:“公子,今晚的詩會規定不容許帶護衛上船,請您諒解。”

 對此,林小風揚起一臉豪放不拘的笑容,他揮舞手中的三張熠熠生輝的請柬,聲音堅定有力地回應:“何來護衛之說?他們乃是我的手足兄弟!”

 旁觀者聞之心內暗自驚歎:這句話彰顯出此人深厚的背景,要知道,尋常人士得一紙請柬尚且費盡周折,須攀權附貴,而眼前的林小風卻是隨手便取出三張,並且身邊夥伴人手一份,這種尊崇與實力的結合,讓人瞠目結舌。

 在侍女充滿驚訝與欽佩的眼神中,隨著林小風高舉請柬的示意,三人傲然踏入那艘宛如水宮般的巨幅畫舫。

 舫船規模宏大,長約三十丈,寬逾十丈,層疊而建,內部格局開闊,中央天井直通頂層,分佈著十幾個精緻的圓形雅座,雖然尚未座無虛席,卻也已經是高朋滿座,僅剩寥寥幾處空閒。

 船上諸人皆是錦衣華服,儀態萬千,不少人身持摺扇,悠然搖動,盡顯風流才子的儒雅氣質。

 甫一踏上畫舫,李德賢的眼中閃爍著探究的好奇之光,四處打量。

 然而,林小風已經先行一步,拉住他的衣袖,徑直引他走向一處空閒的桌案。

 原同桌的其他賓客在目睹謝洪信的獨特裝束,抑或是出於對林小風威勢的敬畏,紛紛起身退避,另擇他桌就座。

 於是乎,林小風所坐之處眨眼間變得空曠起來,只留下他們三人面對面,各自內心波瀾起伏,共同置身於這個瀰漫著墨香與詩意的奇妙空間裡。

 謝洪信心懷積怨,面容陰鬱,口中反覆低吟:“肉呢?肉呢?”

 林小風與李德賢緊跟其後,同樣被飢餓的巨浪衝擊著空虛的腸胃。

 他們剛剛擺脫冗長乏味的公務,還未曾觸及午後餐桌的溫熱,又已在烈日下徒步跋涉了大半個下午,此刻的胃袋空蕩若沙漠,期盼著久違的滋潤。

 此時此刻,餐桌中央,幾碟精緻糕點零星點綴,雖工藝考究,卻無法點燃人們的食慾火焰。

 林小風眼神銳利,行動敏捷,首先捏起一塊糕點放入口中,咀嚼間皺眉苦笑,不禁哀嘆:“真難吃!”

 李德賢不甘落後,也迅速挑起一塊送入嘴裡,腮幫鼓鼓,像一隻貪婪覓食的小松鼠,含糊不清地嘟噥:“我覺得還好吧,比我家那些不知強了多少倍,堪稱美味了。”

 林小風瞪大眼睛,面色嚴肅,似乎正忍受著苦澀的煎熬,硬生生地將手中剩下的半塊糕點嚥下,反駁道:“你家那些怎麼能稱得上美味二字!”

 李德賢聽聞此言,突然陷入深深的思索,片刻後豁然開朗,驚訝之餘脫口而出:“哎呀——對啊!為什麼我家的飯菜總是那麼難吃?老林,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

 林小風微微一笑,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樣:“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自古以來,那些號稱注重營養搭配的營養餐,往往都是味同嚼蠟。”

 “什麼是營養餐?”李德賢一臉迷茫。

 “營養餐嘛,就是把原本鮮美誘人的食材調理得淡而無味

,然後堂而皇之地冠以‘營養’之名。”林小風揶揄道。

 “原來如此!”李德賢似有所悟,卻緊接著滿臉憤慨,咬牙切齒地說:“難怪,同樣的菜品,在我家竟然做得讓人難以下嚥,果然是所謂的‘營養餐’無疑!”

 林小風嘴角一撇,流露出明顯的輕蔑:“不但味道糟糕,價錢還高得離譜!不信你去市場上打聽一下,我敢跟你打賭,你家的那些菜餚定價絕對遠遠超過民間水平。”

 “好!我定要查明此事,看看御膳房那幫傢伙是否連我都敢矇騙!”李德賢怒不可遏,一拍桌面,滿腔正義感爆棚。

 就在他們交談之際,謝洪信已悄然無聲地幹掉了兩盤糕點。林小風見狀,立刻伸出手臂阻止,厲聲道:“你小子悠著點兒,這是茶點,不是餵豬食!今天咱們都不在家,小桃花可能就隨便對付一口,剩下的通通打包帶走!”

 謝洪信聽到這話,尷尬地笑了笑,訕訕地放下手中的瓷盤,憨厚的臉龐上浮現出一絲歉疚之意。

 ·······································

 未過多時,畫舫便已人聲鼎沸,坐滿了各色賓客,恰似一座浮於水面的繁華街市。

 伴隨著湖水輕輕拍擊船舷的悠長韻律,這座精雕細琢、瑰麗奪目的水上宮殿悄然啟航,緩緩駛向碧波浩渺的湖心秘境。

 在二層船艙雅緻的一隅,李海華卓然而立,他的身形沐浴在粼粼波光與金色陽光交融織就的綺羅光影裡,眼神猶如熾熱的探照燈,炯炯有神地掃視著下層攢動的人頭海洋。

 倚在他身邊的楊忠義,面容狼狽不堪,鼻青臉腫,恰似一頭剛從生死搏殺中掙扎脫身的猛犬,儘管遍體鱗傷,依舊緊守崗位。

 “林小風來了嗎?”李海華沉穩有力的聲音穿透嘈雜的喧鬧,一字一句直入楊忠義耳中,其間微妙地摻雜著難以捉摸的迫切之意。

 楊忠義聽罷,嘴角牽起一抹苦澀卻又飽含堅韌的笑意,疼痛彷彿在復仇的決心面前黯然消融。

 他用力睜大布滿血絲的眼睛,手臂堅決地指向船尾方位,嗓音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卻充滿激昂的力量:“找到了,李公子,請您看船尾近水那一席,正是我們要找的林小風,僅攜兩名隨從,共三人而已!”

 此刻,楊忠義內心深處,復仇的烈焰熾烈燃燒,自被謝洪信侮辱後,他忍受著奇恥大辱,再度踏入尚書府邸,卻不僅未能洗刷汙名,反倒連昔日職權皆被褫奪,更遭一頓毒手。

 這重重屈辱堆積成山,最終凝聚成了對林小風刻骨銘心的仇恨,此刻,這份仇恨的浪潮正如漲潮般攀至頂峰。

 同一時刻,李海華循著楊忠義所指方向望去,林小風正與兩側看似地位低微的隨從暢談歡笑,那種超然物外的閒適神情,完全無視周遭的一切浮華景象。

 李海華手中輕搖一把水墨山水的摺扇,扇面細膩,扇骨間流淌著世家子弟獨有的傲岸與淡泊。

 目睹此景,他發出一聲冷嘲熱諷的嗤笑:“果不其然,這鄉野小子初登大雅之堂,竟與這般底層角色混跡一處,不知道那二人是如何混進這等場合的?”

 他進一步引導思考:“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如今殿下您也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你看您現在的髮型,多麼引領潮流!”

 李德賢摸了摸自己的髮梢,憨厚地笑了笑,卻又忽地流露出一抹寂寥:“原來我在父皇面前未能博得寵愛,原因竟然是我沒有專精於某個領域。”

 他自我反省,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辜的委屈:“樣樣都會一點,這算我的錯嗎?追求全面發展也有錯嗎?真是被這所謂的全能天賦所困!”

 面對李德賢的困惑,林小風一時語塞,只能默默注視著他,心中暗忖:真是神了,這才多久,就已經臭味相投了!

 ·································

 談話間,謝洪信迅捷如獵豹般完成了他的行前整備,只見他粗獷有力的大手扯過一條敦實的腰帶,三隻脹鼓鼓的麻袋便被巧妙地束在腰際,這一搭配宛若給他的身軀增添了一襲奇特的布裙,其形象既突兀又引人注目。

 林小風捕捉到這一幕,眼眸微微收縮,嘴角牽起一抹微妙的抽動,內心縱有千言萬語欲噴薄而出,卻終歸按捺住了,畢竟對於這位洪信哥獨樹一幟的行事作風,他早已司空見慣,深諳其中之奧秘。

 馬車在謝洪信精細入微的操持下安穩停妥,三人旋即踏上征程,駕馭馬車朝著京城西區西北隅那一泓名為未名湖的水域疾馳。

 那裡湖岸兩側店肆層疊相連,繁華喧囂,平素人流如織,交織出一副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長卷。

 當三人漸近未名湖時,林小風敏銳地喚停車駕。彼時夕陽還未徹底沉落,天地間仍殘留著淡淡的餘暉,他思忖良久,決定藉機讓李德賢在此稍作停留,沉浸於周邊的湖光山色之中。

 若是僅僅為了奔赴湖邊的碼頭而不顧周遭景緻,就如同從一間房門徑直踏入另一間,必

然會導致許多人間煙火的美好擦肩而過,此舉無疑會削減此次出行的價值所在。

 於是乎,三人悠哉遊哉地沿著曲折蜿蜒的河岸步道徐徐漫步。

 李德賢與林小風並肩共行,彼此間瀰漫著一種閒適而默契的氣息;而謝洪信則如影隨形地尾隨在後,警覺的目光掃視四周,步伐穩健有力,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地踩在生活的節奏之上。

 此刻,微風輕拂湖面,岸邊垂柳柔曼飄搖,恍若舞者裙裾隨風飛揚。

 沿河商鋪鱗次櫛比,人群摩肩接踵,其間混雜著各種各樣的聲響:有人談笑風生,有人激烈爭執價格,亦有人吟詩作對,共同編織成一曲鮮活的城市樂章。

 李德賢仿若初嘗自由的籠中之鳥,他欣喜若狂地展開雙臂,深深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氣,滿臉陶醉地讚美:“此處之美,簡直堪比陽曲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想起曾經我在京城邊緣徘徊,竟誤以為整座京城都是荒蕪冷寂之地!”

 林小風聞聽此言,不由得朗聲大笑起來,回應道:“哈哈,你這話說得太過誇張了,要知道,京城可是首善之區,陽曲縣再好也有它的侷限。”

 儘管如此,李德賢並未輕易認同,他手指向路邊那些苦苦哀求的孩童,眼神中充滿了困惑:“依我看,京城的社會秩序似乎還不如陽曲縣井然。你看那些乞丐,在陽曲縣我可從未目睹過這種情景,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呢?”

 針對李德賢的疑問,林小風含笑解釋:“陽曲縣並非沒有乞丐,只是我讓每個人都找到了存在的價值。身體健康者,我讓他們先得到短暫休憩,隨後合理安排合適的工作崗位自食其力。這就是所謂的以工代賑。至於那些身患殘疾者,我們會竭盡全力為他們尋找適宜的勞作方式。而對於無法從事勞動的老弱病殘,則由縣衙詳查狀況,定期發放救濟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正因如此,在陽曲縣才難覓流浪乞討之人。”

 林小風進而感嘆:“京城之廣大繁複,豈是我治理的那個小縣城所能相比擬的?你可知這座城裡究竟潛藏著多少乞丐,又有多大規模的工作機會可以調配?這簡直就是一道龐大的社會課題,比之管理陽曲縣要複雜得多。而且京城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想要梳理清楚,恐怕就算讓我來接手,也難以立竿見影地見到明顯改觀。”

 李德賢聽罷連連點頭,但依然心存疑慮:“那些乞丐真能甘願從事實實在在的工作嗎?我曾聽師傅講過,有些人天生惰性深重,再怎麼教化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慵懶本性。”

 林小風聽聞此言,面色瞬息間沉凝下來,似有一股無形的壓力觸動了他的內心,百感交集。

 他深知,人性的複雜多變遠非簡單的教化所能輕易改變,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在於如何觸及人心深處,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林小風的嘴角悄然揚起一抹淡然且深邃的微笑,開口說道:“你說的這些尊師們的言論,倒也不能說是全無依據。”

 “看看這滾滾紅塵之中,有多少身懷絕技的流浪漢,明明可以靠自身技藝安居樂業,卻偏要涉足雞鳴狗盜的勾當,滿腹欺詐、手段卑劣,無所不用其極。”

 林小風的目光掃視著周圍的世界,他繼續道,聲音雖冷靜,卻如熔岩在地心奔騰,“遇到這類頑劣之人,在其罪行昭彰時,本官往往會先施以重罰,例如斷其行走之能,令他們在殘缺的人生中尋求救贖與建功的機會。”

 “倘若這些人冥頑不靈,依舊不知悔改,”說到這裡,林小風語氣中的冷酷越發顯現,“那時,便再斷其雙臂,只供給他們勉強維持生存的些許碎銀。這樣一來,世間紛擾必將漸漸消散,人心或許能在這樣的嚴厲懲罰中尋得一絲安寧。”

 他的笑容雖然還掛在臉上,可在旁觀者李德賢的眼中,那笑宛若冬夜中刺骨的北風,裹挾著一股令人膽寒的決絕。平日那個嬉笑怒罵、灑脫不羈的林大人,此刻展現的卻是嚴肅至極、甚至帶些陰森的面容,讓人心底泛起陣陣寒意。

 “作為地方父母官,若一味縱容姑息,就是在播撒未來災難的種子。”林小風略微側轉頭部,眼神犀利如刀,透過鏡片射出穿透一切的光束,他的聲音平穩而蘊含力度,像是在向李德賢緩緩鋪開一幅殘酷而又真實的民生畫卷:“固然,教化民眾乃至上之策,然而世事繁複多變,總有那麼一些人身負邪念,流淌著邪惡的血液,即使面對生死抉擇,也不見絲毫悔改之心,人性泯滅,惡行登峰造極,彷彿他們就是為了罪孽而降臨人間。”

 “回顧我在陽曲縣主政的七個春秋,對那些犯下姦淫盜竊、肆意破壞、煽動叛亂、胡作非為的敗類,總計依法處決了一百單八人。如今你問我是否為此感到後悔?”

 李德賢聽到這裡,內心波濤洶湧,雙手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他緊緊咬住牙關,試圖抑制住自己聲音中的顫抖,“不,我清楚嚴格軍紀是整飭隊伍基石的道理,和治理百姓不能一喂仁慈一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你能領悟到這個層面實屬難得,”林小風捕捉到了李德賢的回答,眼中的凌厲稍許緩和,轉而泛起一抹讚賞的微笑:“然而治理天下

、關愛百姓,不僅在於軍隊的紀律嚴明,那些十惡不赦的歹徒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的惡習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得以矯正。”

 “因此,對待善良百姓應施以仁愛之政,而對於罪大惡極者,則必須以嚴苛法律予以嚴懲,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信任你、依賴你的平民百姓心頭蒙上一層寒霜。”

 接下來,二人復又陷入一場對話的深淵,這場交談宛若穿越了平凡辭藻編織的江河,徑直探入彼此魂魄的幽谷。

 林小風,猶如一位演說家,以其口若懸河的講述如狂風驟雨般衝擊著聽者的感知世界,每一個擲地有聲的詞句都激盪起漣漪,氾濫成災;

 相對地,李德賢則扮演了沉默的朝聖者角色,他端凝肅穆,如同一座靜謐的山嶽,眼神牢牢鎖住林小風,那種全神貫注的程度,彷彿是在閱讀一部至高無上的精神聖經,前所未有的莊重。

 林小風口中流淌的故事,如同一把鋒銳無比的解剖刀,精準而無情地切開李德賢心中那個玩世不恭、隨性放浪的林小風形象,揭示出一個深藏不露的新維度——一個冷峻果斷、鐵石心腸的勇士身影。

 在他的戲劇化敘述中,這個人物被賦予了濃重的悲劇色彩,使李德賢聽得如痴如醉,心緒如波濤翻湧。

 待到紅日垂暮,天地之間僅剩下一片淡漠的暮靄之際,三人徐徐步入江畔停靠的一艘宏大的畫舫之下。

 此時,一名身著翠色羅裙的侍女穿梭於絡繹不絕的賓客之中,她笑容可掬,眉目含情,舉止優雅。

 當她捕捉到謝洪信那一身粗麻布衫的形象,眼角閃過一抹訝異與困惑,但這剎那的神色在看到緊跟其後的林小風時,迅速轉為理解和敬畏。

 林小風身披華美的錦繡長袍,舉手投足間盡顯卓爾不群,顯然是這人群中的魁首,而謝洪信與其他一人則像是他的隨從。侍女輕啟朱唇,語調柔婉而不失禮數地告知:“公子,今晚的詩會規定不容許帶護衛上船,請您諒解。”

 對此,林小風揚起一臉豪放不拘的笑容,他揮舞手中的三張熠熠生輝的請柬,聲音堅定有力地回應:“何來護衛之說?他們乃是我的手足兄弟!”

 旁觀者聞之心內暗自驚歎:這句話彰顯出此人深厚的背景,要知道,尋常人士得一紙請柬尚且費盡周折,須攀權附貴,而眼前的林小風卻是隨手便取出三張,並且身邊夥伴人手一份,這種尊崇與實力的結合,讓人瞠目結舌。

 在侍女充滿驚訝與欽佩的眼神中,隨著林小風高舉請柬的示意,三人傲然踏入那艘宛如水宮般的巨幅畫舫。

 舫船規模宏大,長約三十丈,寬逾十丈,層疊而建,內部格局開闊,中央天井直通頂層,分佈著十幾個精緻的圓形雅座,雖然尚未座無虛席,卻也已經是高朋滿座,僅剩寥寥幾處空閒。

 船上諸人皆是錦衣華服,儀態萬千,不少人身持摺扇,悠然搖動,盡顯風流才子的儒雅氣質。

 甫一踏上畫舫,李德賢的眼中閃爍著探究的好奇之光,四處打量。

 然而,林小風已經先行一步,拉住他的衣袖,徑直引他走向一處空閒的桌案。

 原同桌的其他賓客在目睹謝洪信的獨特裝束,抑或是出於對林小風威勢的敬畏,紛紛起身退避,另擇他桌就座。

 於是乎,林小風所坐之處眨眼間變得空曠起來,只留下他們三人面對面,各自內心波瀾起伏,共同置身於這個瀰漫著墨香與詩意的奇妙空間裡。

 謝洪信心懷積怨,面容陰鬱,口中反覆低吟:“肉呢?肉呢?”

 林小風與李德賢緊跟其後,同樣被飢餓的巨浪衝擊著空虛的腸胃。

 他們剛剛擺脫冗長乏味的公務,還未曾觸及午後餐桌的溫熱,又已在烈日下徒步跋涉了大半個下午,此刻的胃袋空蕩若沙漠,期盼著久違的滋潤。

 此時此刻,餐桌中央,幾碟精緻糕點零星點綴,雖工藝考究,卻無法點燃人們的食慾火焰。

 林小風眼神銳利,行動敏捷,首先捏起一塊糕點放入口中,咀嚼間皺眉苦笑,不禁哀嘆:“真難吃!”

 李德賢不甘落後,也迅速挑起一塊送入嘴裡,腮幫鼓鼓,像一隻貪婪覓食的小松鼠,含糊不清地嘟噥:“我覺得還好吧,比我家那些不知強了多少倍,堪稱美味了。”

 林小風瞪大眼睛,面色嚴肅,似乎正忍受著苦澀的煎熬,硬生生地將手中剩下的半塊糕點嚥下,反駁道:“你家那些怎麼能稱得上美味二字!”

 李德賢聽聞此言,突然陷入深深的思索,片刻後豁然開朗,驚訝之餘脫口而出:“哎呀——對啊!為什麼我家的飯菜總是那麼難吃?老林,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

 林小風微微一笑,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樣:“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自古以來,那些號稱注重營養搭配的營養餐,往往都是味同嚼蠟。”

 “什麼是營養餐?”李德賢一臉迷茫。

 “營養餐嘛,就是把原本鮮美誘人的食材調理得淡而無味,然後堂而皇之地冠以‘營養’之名。”林小風揶揄道。

 “原來如此!”李德

賢似有所悟,卻緊接著滿臉憤慨,咬牙切齒地說:“難怪,同樣的菜品,在我家竟然做得讓人難以下嚥,果然是所謂的‘營養餐’無疑!”

 林小風嘴角一撇,流露出明顯的輕蔑:“不但味道糟糕,價錢還高得離譜!不信你去市場上打聽一下,我敢跟你打賭,你家的那些菜餚定價絕對遠遠超過民間水平。”

 “好!我定要查明此事,看看御膳房那幫傢伙是否連我都敢矇騙!”李德賢怒不可遏,一拍桌面,滿腔正義感爆棚。

 就在他們交談之際,謝洪信已悄然無聲地幹掉了兩盤糕點。林小風見狀,立刻伸出手臂阻止,厲聲道:“你小子悠著點兒,這是茶點,不是餵豬食!今天咱們都不在家,小桃花可能就隨便對付一口,剩下的通通打包帶走!”

 謝洪信聽到這話,尷尬地笑了笑,訕訕地放下手中的瓷盤,憨厚的臉龐上浮現出一絲歉疚之意。

 ·······································

 未過多時,畫舫便已人聲鼎沸,坐滿了各色賓客,恰似一座浮於水面的繁華街市。

 伴隨著湖水輕輕拍擊船舷的悠長韻律,這座精雕細琢、瑰麗奪目的水上宮殿悄然啟航,緩緩駛向碧波浩渺的湖心秘境。

 在二層船艙雅緻的一隅,李海華卓然而立,他的身形沐浴在粼粼波光與金色陽光交融織就的綺羅光影裡,眼神猶如熾熱的探照燈,炯炯有神地掃視著下層攢動的人頭海洋。

 倚在他身邊的楊忠義,面容狼狽不堪,鼻青臉腫,恰似一頭剛從生死搏殺中掙扎脫身的猛犬,儘管遍體鱗傷,依舊緊守崗位。

 “林小風來了嗎?”李海華沉穩有力的聲音穿透嘈雜的喧鬧,一字一句直入楊忠義耳中,其間微妙地摻雜著難以捉摸的迫切之意。

 楊忠義聽罷,嘴角牽起一抹苦澀卻又飽含堅韌的笑意,疼痛彷彿在復仇的決心面前黯然消融。

 他用力睜大布滿血絲的眼睛,手臂堅決地指向船尾方位,嗓音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卻充滿激昂的力量:“找到了,李公子,請您看船尾近水那一席,正是我們要找的林小風,僅攜兩名隨從,共三人而已!”

 此刻,楊忠義內心深處,復仇的烈焰熾烈燃燒,自被謝洪信侮辱後,他忍受著奇恥大辱,再度踏入尚書府邸,卻不僅未能洗刷汙名,反倒連昔日職權皆被褫奪,更遭一頓毒手。

 這重重屈辱堆積成山,最終凝聚成了對林小風刻骨銘心的仇恨,此刻,這份仇恨的浪潮正如漲潮般攀至頂峰。

 同一時刻,李海華循著楊忠義所指方向望去,林小風正與兩側看似地位低微的隨從暢談歡笑,那種超然物外的閒適神情,完全無視周遭的一切浮華景象。

 李海華手中輕搖一把水墨山水的摺扇,扇面細膩,扇骨間流淌著世家子弟獨有的傲岸與淡泊。

 目睹此景,他發出一聲冷嘲熱諷的嗤笑:“果不其然,這鄉野小子初登大雅之堂,竟與這般底層角色混跡一處,不知道那二人是如何混進這等場合的?”

 他進一步引導思考:“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如今殿下您也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你看您現在的髮型,多麼引領潮流!”

 李德賢摸了摸自己的髮梢,憨厚地笑了笑,卻又忽地流露出一抹寂寥:“原來我在父皇面前未能博得寵愛,原因竟然是我沒有專精於某個領域。”

 他自我反省,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無辜的委屈:“樣樣都會一點,這算我的錯嗎?追求全面發展也有錯嗎?真是被這所謂的全能天賦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