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第2頁)

 “接下來再說產業的事。你們都出去參觀了,也看到外面是如何發展的了,我就不多說了。經過綜合考量,結合我村實際,計劃把花卉種植引進來,蓋20個大棚育苗。要想幹成這件事,必須得成立合作社,以集體的名義實施這個項目。”

 “合作社不是什麼新鮮產物,好多村都有,咱村到現在沒成立。簡單來說,大家都是股東,以人頭入股,賺了錢按人分紅,要是賠了,理所應當大家共同承擔,但可以明確地說,到時候政府會給兜底。”

 喬巖在臺上講著,下面的人認真聽著,有的一知半解,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是啥東西。還是王大勇,聽到錢兩眼冒光,打斷問道:“能給我們分多少錢?”

 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喬岩基本摸清了王家溝人的底牌和情況。如同萬千百姓一樣,長時間受困於土地的束縛,加上地理環境、受教育程度等制約,即便有了發達的網絡,對外面的世界接受能力有限,至今保持著那份淳樸良善,厚道實在。

 但走不出去不代表完全矇蔽,市場經濟的思潮早已吹遍了青山綠水間。突然的思想開放,讓人們看到了金錢和物質帶來的衝擊力,進而變得功利貪婪,對曾經所謂的集體榮譽,如同又臭又硬的破抹布,早已扔得遠遠的。利益至上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