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芝麻和西瓜(第2頁)

 

 然而在1848年的大叛亂中英國人選擇了隔岸觀火,甚至還在暗中和叛亂分子眉來眼去,甚至想要扶植自己的傀儡。
 

 而此時奧地利帝國則是秩序的扞衛者,並且確確實實地打敗了叛軍。
 

 當然除了尊敬和感激以外,費迪南多二世和他的臣屬們更畏懼奧地利帝國的強大力量和近乎無窮的財力。
 

 如果讓費迪南多二世和他的兩西西里王國來解決亞平寧半島上肆虐的饑荒,就算將國庫和銀行家口袋裡的錢全掏空也不行。
 

 受到英國人攔截奧地利商船影響最大的國家並不是奧地利,而是那些正在等到奧地利援助的國家。
 

 這些國家的英國使館接連遭到抗議和圍攻,再加上民族主義的影響,英國使館人員和商人們的情報工作受到了極大阻礙。
 

 英國人的說辭更是難以服眾,他們宣稱這是為了和平和正義,大家的犧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意大利地區的饑民們不明白為什麼付出代價和被犧牲掉的總是自己,而他們遭受這些苦難又是為了誰的和平和正義?
 

 其實也有一些親英派想出了折中辦法,那就是英國人可以繼續打劫奧地利的商船,但必須把糧食運到亞平寧諸國家。
 

 這樣不但可以平息國內的不滿,還能更好地塑造大英帝國救世主的光輝形象。
 

 然而英國駐馬耳他總督索倫伯爵和新地中海艦隊司令老愛德華·霍巴特·西摩爾卻一致拒絕了這個提議。
 

 首先讓糧食進入亞平寧半島明顯與搞垮奧地利帝國經濟的大政方針不符,因為誰也沒法保證奧地利人不會到中意大利,甚至南意大利地區購買糧食。
 

 其次,權責問題。英國是文明的國家,無權將他國糧食送往第三國,更沒有這個責任。
 

 最後,不具備可實行性。奧地利帝國的商船所載貨物數量、種類十分複雜,目的地更是各不相同。
 

 戰爭時期英國根本就不可能分出那麼多人手一一鑑別,更不可能派出艦隊進行監管。
 

 事實上還是英國人的海盜習性在作祟,奧地利商船所搭載的貨物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