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民壓境(第2頁)

 1782年,加利西亞的農奴才獲得可以隨意結婚的自由,之前他們在貴族眼裡只有交配的權利,沒有結婚的資格。

 在某種意義上講,整個加利西亞就像是波蘭貴族的殖民地一樣,無論是波蘭農奴,還是烏魯克(魯塞尼,或者又稱烏克蘭)農奴都不過是會說話的牲畜而已。

 正是由於這種做法,導致波蘭慘遭瓜分之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是在奧地利統治下,還是俄國統治下,抑或是普魯士統治之下的波蘭農奴都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主人,甚至還為此十分驕傲。

 就連一貫以殘暴著稱的沙皇都成了波蘭農奴心中的“小爸爸”,普魯士的軍事化管理在其眼裡簡直就是正道的光。

 而在奧地利這種情況更為離譜,農奴們為了維護帝國的統治甚至組成了志願軍。

 不過此時的格局被打破了,沙皇為了軍費打著霍亂的旗號對國內的猶太人、波蘭人和吉普賽人舉起了屠刀。

 雖然這些人都被欺壓慣了,甚至還為沙皇的行為辯護,稱其為“代替上帝的懲罰”,但是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本能,這驅使著他們開始逃離俄國。

 此時的俄奧邊境形同虛設一般,一方面是因為雙方互為盟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雙方的防禦重心都在佔領區,而不在邊境上。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此時加利西亞總督施塔迪翁伯爵,此人的政治敏感度真的非常高,而且目光長遠。

 起初只是零星的越境者就被其發現,經過簡單地盤問,再加上自己已知的情報,他立刻得出結論:

 “不久之後,俄奧邊境將會出現難民潮。”

 雖然此時奧地利的鐵路已經能從維也納直通利沃夫(加利西亞首府所在地),但是這位施塔迪翁伯爵十分清楚帝國官僚的辦事效率。

 如果等事情發生了再上報,從上報、審批、討論、複核、再確認執行,等到這些流程走完難民問題早就變得沒法收拾了。

 歷史上這位加利西亞總督在難民潮到來一個月之前就派人上報給了奧地利帝國攝政議會,但是一直到1847年才得到了一條可以自行處置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