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戰爭結束(第2頁)

 然而在英軍攻城炮和布倫瑞克步槍的持續射擊之下,這群錫克騎兵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下馬原地和英軍對射,並且還是躲在馬後面。

 這種掩耳盜鈴的戰術是拉爾·辛格的得意之作,看起來別具一格,理論上似乎可行,但為何前人沒用過呢?他沒想過。

 這是錫克騎兵在戰場上第一次執行這種戰術,結果可想而知,本來還有幾分俱意的英軍,突然都化身勇者紛紛利用城牆開始了“站擼”。

 最終在損失了幾十名騎兵之後,這支數千人的騎兵團崩潰了。四散奔逃的騎兵又衝散了後面的步兵隊伍,任憑那些法國教官把鞭子抽斷了也控制不住陣型。

 法國人很清楚這種亂糟糟的陣型,就是拿破崙來了也只能搖頭。但也不是沒法拯救,那就是縱隊衝鋒戰術。

 曾經在法革時期,法軍最常用的戰術,以縱隊快速突破,然後在局部形成火力優勢。

 “縱隊戰術!”

 “縱隊戰術!”

 幾乎是所有的法國軍官同時喊道。

 只不過由於之前的持續動盪和清洗,並不是所有的錫克士兵都能聽得懂法國軍官的戰術命令。

 但在持續的炮擊和軍官們的持續努力之下,還是勉強地組成了幾道縱隊。

 要塞中的亨利·哈丁爵士對這種戰術簡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知道對方要幹什麼,也知道如何剋制。

 “換實心彈!快!調整炮口,打掉他們的先頭部隊!讓厄斯本少將過來!我要他無論如何都得把眼前這個缺口堵住!”

 實心彈是很適合對付縱隊戰術的,因為只要命中就能帶起一串血葫蘆。

 另外縱隊戰術具有極強的衝擊性,而印度士兵顯然難以阻擋這股洪流的前進。

 亨利·哈丁爵士第一時間選擇了讓自己手下最精銳的部隊頂上去,厄斯本少將率領的四個團一共7000人全部來自英國本土,武器精良、訓練有素。

 如果不是到了關鍵時刻,前者根本不想動用這支部隊。但他很清楚現在如果不能擋住這波進攻,那麼整個防禦極有可能被撕裂,然後造成一場大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