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戰爭開始(第2頁)

 地方上地主和官員們開始聯合在一起中飽私囊,國家財政迅速下降。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也在此一併爆發出來,人口大量流失,土地荒蕪,遍地流寇,商業萎縮。

 另一方面軍隊的地位不斷提升,索要的財政支持也不斷增加,到了1843年時皇帝想要拿40萬盧比修園子都沒有錢。

 軍人結社組織“卡薩爾”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國家政治,並且清洗了一大批忠心於皇室的軍官。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錫克帝國依然可以集結起六萬人的軍隊。

 亨利·哈丁雖然勇武,但並不是個莽夫。他拒絕接受倫敦的命令直接向旁遮普挺進,而是選擇了相對穩妥的高築牆、廣積糧。

 這一方面是因為亨利·哈丁個人的小心謹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歷史上的兩位主戰派都已經戰死。

 一位老將死在平亂的路上,而休·高夫把命丟在加里曼丹島上。

 沒有了這兩個地方實力派的干擾,亨利·哈丁選擇了和歷史上完全不同的打法,他準備把錫克帝國圍死,用要塞和碉堡步步為營。

 錫克軍中的法國參謀第一時間就發現了英國人的意圖,但是由於當時錫克帝國內部的混亂,直到幾個月之後高層才發現亨利·哈丁已經要把他們圍死了。

 錫克帝國內部再次陷入混亂,最後攝政女王金達的派系佔了上風。

 然後便急吼吼地向英國宣戰,領軍的分別是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這兩人同時擔任總司令,又分開指揮隊伍的操作就很迷。

 但實際上這兩人來自不同的派系,所以比起英國人更想置對方於死地。

 另一方面亨利·哈丁也是感慨印度人戰力之差,他甚至懷疑眼前這些印度士兵連西班牙人都不如。

 這就更加堅定亨利·哈丁的龜縮戰略,但讓他鬱悶的是在要塞中等了快一個月也沒有見到一個錫克的士兵影子,反倒是有不少當地人冒死來兜售商品和充當苦力。

 由於錫克帝國這些年來的橫徵暴斂早已民不聊生,比起給錫克軍當苦力,給英國人幹活報酬要豐厚得多,最起碼能吃上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