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糖衣炮彈的可怕(第2頁)

 實際上弗蘭茨早就派人去玻利維亞收集金雞納樹的種子,並且在真臘和加里曼丹島上廣泛種植。

 歷史上便是奎寧幫非洲殖民者戰勝了“白人墳墓”的傳說。

 (非洲內陸曾經被稱為白人墳墓。)

 雖然奎寧早在十七世紀便被引進了歐洲,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人還沒實現奎寧自由。

 直到1860年英國人將金雞納樹引入印度,十年之後歐洲人終於可以穩定地獲得這種對抗瘧疾的藥物。

 正是因為有這個前提歐洲人才能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啟殖民瓜分的浪潮。

 不過這一次弗蘭茨早在1836年就在東南亞溫熱潮溼的雨林中開始了金雞納樹的種植實驗,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擺脫對於巴西等國奎寧的依賴了。

 此時巴西的奎寧一公斤要將近一百英鎊,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而且就和橡膠一樣,經常斷貨。

 奧地利帝國沒有橡膠大不了停產、減產、改革技術,但是沒有奎寧會死人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也能用青蒿鱉甲湯代替,但是弗蘭茨不準備將備用方案過早投入使用,畢竟瘧疾的抗藥性是關乎全人類的大事兒。

 書歸正傳,弗蘭茨手上還真有能去和提爾教團交涉的人,那就是一直被奧地利帝國養在的黎波里的卡拉曼利家族。

 在近東危機結束之後卡拉曼利家族在弗里德里希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的黎波里,而幫他們起家的便是那些奧地利從埃及解救的工匠。

 這群人對奧地利帝國有著非常高的忠誠度,而且卡拉曼利家族之所以能在的黎波里站穩腳跟便是因為有奧地利的庇護,所以英國和奧斯曼帝國才會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時當弗蘭茨提出自己的請求時,卡拉曼利家族的首領便立刻答應下來了。

 交涉的過程十分順利,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意見。

 提爾教團實際上非常窮,他們什麼都缺,武器、衣服、糧食、鹽、糖、工具都可以用來交易,而他們只有人力、獸皮和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