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弗蘭茨的打算(第2頁)

 只不過弗蘭茨的這種行為和搞科研一樣被貴族圈子認為是“撒幣”行為,在他們眼中什麼狗屁文物保護完全就是一群“巨嬰”不願意放棄手中的玩具,不想擁抱新時代的弱智舉動。

 實際上保護文物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虛的先不說,就說旅遊觀光價值便足夠維持這些文物保護組織的正常運作。

 而實際上它的精神價值遠遠大於物質價值,弗蘭茨曾經站在英雄廣場上瞻仰歐根親王的青銅雕像,很難說那躍馬揚鞭的樣子影響了他多少。

 奧地利帝國的未來將是一個超民族國家,而文化的傳承將會尤為重要,所以弗蘭茨並不覺得自己做了一樁虧本的買賣。

 (此處還是點明瞭,因為寫伏筆感覺也沒多少人看。)

 當然弗蘭茨在維也納引起非議的並不只是這一件事,實際上他在倫巴第地區對於刺殺者和密謀者的清算,在貴族圈子中引起了恐慌。

 畢竟上流社會的貴族們早就習慣了“法不責眾”、“禍不及家人”、“哈布斯堡家族是仁慈的”,但是弗蘭茨的做法實在是有些太過“殘忍”、“極端”。

 其實這都是幾百年來積攢的遺毒,因為歐洲沒有秦始皇一般的人物,所以導致地方和貴族權力過重,皇權太過弱小。

 不過因為法國大革命掃蕩了貴族和地方的勢力,反而是加強了皇帝和中央的權力。

 此時的奧地利帝國便是新興的官僚貴族壓倒了傳統貴族,前者的權力來自於皇帝自然不可能給未來的皇帝弗蘭茨添堵。

 於是乎整個貴族圈子中對此事的態度呈兩極分化,傳統貴族覺得弗蘭茨極端、殘忍。

 新興官僚貴族覺得流放也很仁慈,同時隱瞞不報和試圖包庇也是罪過,弗蘭茨的行為合情合理合法。

 實際上北意大利地區外來官員和本地官員的對抗也有這方面原因,傳統貴族受到打壓只能擔任低級官吏。

 但是外來的高級官吏卻沒有“根基”,於是乎雙方為了手中的權力開始了無止境地爭奪。

 當然弗蘭茨並不準備給人太多抹黑自己的理由,之前他就已經拿到了那些叛國者的“罪證”,以及“認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