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戰後(下)(第2頁)

 第一次讓·杜爾德和基左背鍋,上次有格魯希背鍋,下次還有誰?誰有這個分量?國王陛下可是個不粘鍋,人家是法蘭西第一公民,道德楷模,那就只剩他這個拿破崙時代的老古董了。

 不只首相反對,財政大臣更是高舉著赤字報表,現在法國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阿爾薩斯-洛林之戰刺激到了軍方。

 陸軍大臣亞歷山大·莫蘭要求一系列軍事研究項目立刻上崗,同時要求全面更新裝備,以及繼續增加常備軍數量,否則他就沒法保證法國的安全。

 (亞歷山大·莫蘭歷史上1845年上位,但是此時法國的發展要比歷史上要快很多,蘇爾特年紀大了,再加上太多事情要忙,沒法主持陸軍改革只能讓位給年輕人。)

 此時法國的常備軍數量已經躍居歐洲第一,62萬相當於普奧兩個列強的總和,隨之而來的則是離譜的開銷。

 法國海軍光是為殖民地運送兵員、補給的船隻就有一千艘,再加上他們經常打硬仗,這消耗就會呈幾何倍數增長,法國的軍費此時也是歐陸第一。

 除此之外交通大臣同樣受了很大的刺激,他去英國和德意志地區考察一圈之後悲哀地發現,原來那些德意志人說的是真的。

 法國火車的速度已經落後了,雖然要比時速20公里的西班牙人強,但那根本不足以成為高盧雞自傲的資本。

 而且法國兩次和德意志邦聯衝突都是敗在了動員能力上,軍方也支持交通大臣的鐵路改革計劃,只不過要投入的錢乃是天文數字。

 路易·菲利普被這幫人要錢要得煩了直接選擇撂挑子走人,剩下的海軍和殖民大臣只能找蘇爾特要錢。

 後者也沒法子,只能去找金融財團想辦法,但這群人是銀行家,並不是慈善家,他們對於不知道何時能收回成本的投資並不感興趣。

 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湊不出這麼多錢,因為德意志地區的同行們都在忙著投資自己的國家。

 歷史上法國的銀行家便是從德意志地區借錢來發展法國本土,奧地利帝國那些貴族省吃儉用的錢也都投向了法國,所以才能助其發展得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