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阿爾薩斯-洛林(第2頁)

 蘇爾特的話讓波拿巴派再次感到了羞辱,不過他們確實沒有本事打敗德意志聯軍。

 其實奧地利沒有索回這兩地,或者像在列日和那慕爾那樣弄個大公當國王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父系祖先便是末代洛林公爵,而其母系祖先也是曾統治過阿爾薩斯。

 歷史上法、奧兩國對於該地區進行了反覆的爭奪,不過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包括英國在內的列強都希望將其變成奧地利的飛地。

 但是過於自信的弗蘭茨二世非要搞一個民意調查,結果當地80%的人表示願意留在法國。

 好面子的老皇帝只能將其拱手讓人。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曾經的法國是歐洲文明、“民主”的燈塔,奧地利帝國封建扭曲的怪物。

 而現在後者的經濟發展速度要遠強於前者,科學、技術、文化、思想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再加上法國政府不分青紅皂白地血腥鎮壓,讓當地的德意志人不禁開始動搖起來。

 尤其是那些沒有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年輕人,他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愛壓迫自己的人,愛那些視他們為草芥的人。

 雖然效忠法國的傳統一時無法改變,但是這些事卻像一顆釘子一樣插進了法蘭西裂縫之中。

 分裂主義的種子已經種下,至於法蘭西是靠它自身的光和熱為其驅散陰霾,還是用鮮血和罪惡澆灌助其生長那就不得而知了。

 實際上這場戰爭嚴格意義上講是法國對德意志邦聯宣戰,奧地利、普魯士等國被迫迎戰。

 畢竟路易·菲利普可是聲稱要將德意志人付出血的代價,而非要追根朔源沙皇也有德意志血統,英國王室更是從德意志地區送出去的。

 如此四捨五入之下,路易·菲利普就是在向全歐洲宣戰。

 其實關於如何懲戒法國,德意志邦聯內部曾經出現過一場辯論。

 普魯士希望自己可以接管阿爾薩斯-洛林兩地,畢竟他們隨時都會受到法蘭西的威脅。

 (阿爾薩斯-洛林是重要工業區,生產優質的煤鐵資源,可以進一步促進來茵地區的發展。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