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潦草收場(第2頁)

 就這樣這次歷史性的時刻在一片驚呼聲中草草收場,最終只留下一串疑問。

 英國,倫敦。

 羅伯特·皮爾對這次破冰行動的失敗而感到惱火,當法國人提到直布羅陀問題的時候,他就知道這次談判沒得談。

 直布羅陀是英國控制歐陸的關鍵籌碼,一旦失去了這裡就等於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更可能會失去整個近東地區的霸權。

 羅伯特·皮爾同時又很慶幸,因為他終於看出了法蘭西的“真面目”。

 現在英國看清了法國的本質,在做出決策就可以更有針對性。

 遠在俄勒岡的帕麥斯頓在得知消息之後,氣得將自己屋子裡的東西全部摔得粉碎。

 “該死的蠢貨!該死的羅伯特·皮爾,該死的路易·菲利普!”

 他很憤怒,但是卻有些無可奈何。

 英法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直布羅陀確實很重要,英國不可能放棄,但它與英法結盟其實並無必然聯繫。

 不過是有人故意將話題引導到這裡,再加上路易·菲利普和那些法國政治家就和他們的國家一樣可笑。

 歷史上帕麥斯頓對於七月王朝的評價非常低。

 他雖然並不覺得直布羅陀問題會成為兩國之間聯合的障礙,但是短期之內英法想要結盟是不太可能了。

 在帕麥斯頓心中自己是那個唯一能促成英法同盟的人,可惜他並不在歐洲,而是被派來對付這些可笑的美國佬。

 英國外交大臣阿伯丁多次寫信提醒帕麥斯頓一定要剋制,甚至援引《聖經》中的話“他打了你的左臉,你就把你的右臉給他。”

 前者認為美國潛力無窮,英國不該得罪這樣一個國家。後者則認為美國是個潛在的威脅,英國必須將其掐死在襁褓之中。

 兩者在對待美國的觀點上完全不同,這也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政策。

 在帕麥斯頓的幫助下,科拉·蒙巴迪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一邊接受著英國人的援助,一邊和美國人搶地盤,再將搶到的東西抵押給前者以換取更大的援助。

 表面上科拉·蒙巴迪甘心做英國人的“兒皇帝”,但實際上他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此時幫著英國人打美國人,不過是因為前者的出價更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