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打野結束(第2頁)

 這裡的勞動力並不只是單純的體力勞動者,是沒有相關的技術人員,而受過教育的又不太情願在工廠工作,至於那些種植園的奴隸們,就算把皮鞭抽斷了,他們也學不會相關知識。

 巴西人提出了一個讓弗蘭茨哭笑不得的方案,他們會向奧地利提供橡膠,但條件是奧地利要向其提供同等價格的膠鞋和輪胎(實心)。

 弗蘭茨沒有想到,他在非洲教土著如何使用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那套方法,回到歐洲居然還要和人進行古老的以物換物的交易。

 此時的巴西正值內亂,他們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當然弗蘭茨不會像法蘭西一樣假惺惺,不加遮掩地直接表示願意向其出售武器,而實際上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在叛亂的初期,起義軍將巴西政府軍打得節節敗退,就連僱傭軍都在被俘之後加入了對方的陣營。

 當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列強們,對巴西內戰都是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它們認為一個分裂的巴西更符合世界的利益,甚至部分列強還暗中支持其分離勢力。

 巴西的宗教勢力強大,起初向同為天主教國家的法國和奧地利求援,法國的回應冷澹,梅特涅也表示愛莫能助。

 主要是這個南美大國1822年才脫離葡萄牙的統治獲得獨立,此時的歐洲列強大多數並不承認這個國家,它們覺得該國的政局不穩,最終一定會走向分裂。

 而作為一名穿越者的弗蘭茨,他知道最後巴西贏了,分離主義勢力敗了,這就足夠了。

 弗蘭茨派出了勞舍爾大主教,這位老神棍在他們的圈子裡還是很有地位的。在勞舍爾大主教一系列牽線搭橋的幫助下,巴西人得以用他們的農作物來換取武器,甚至還能用未來的收成作為抵押換取貸款。

 當場將很多巴西的官員感動得痛哭流涕,隨隊而來的巴西神父們更是為其高唱讚歌。弗蘭茨還特意囑咐勞舍爾大主教要提醒巴西人,叛軍之中有個叫加里波第的傢伙十分危險。

 其實弗蘭茨還是低估加里波第了,戰爭初期這位就已經打出了名堂,在對戰巴西政府軍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堪稱奇蹟一般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