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白人酋長與棉花(第2頁)

 “幕後主使查出來了嗎?”弗蘭茨其實挺好奇,到底是誰在後面搗鬼。

 莫里森和帕裡什搖了搖頭,那些土著人根本說不清,只知道這次襲擊是之前那些酋長們商量好的。

 不過那場大戰之中,知道秘密的人幾乎都死光了,後來為了清除那些酋長留下來的影響力,又將曾經擁護過他們的人都釘死在了十字架上。

 多哥南部的部落都很弱小,長年的捕奴戰爭,再加上最近的幾次大戰,整個多哥南部的土著人口已經不到五萬人了。

 多哥的保護協議完成之後,弗蘭茨的這次西非之行也算是圓滿結束了。

 如果一切順利,六個月之後,奧地利就能收到第一批來自殖民地的棉花了。

 棉花的重要性,其實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

 棉花不只支撐著這個時代的紡織業,今後在醫療,軍事領域,民生領域都會有著無可估量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紡織業已然成了最重要的工業,一個國家加工棉花的多少,直接可以體現出那個國家的實力。

 你以為罪惡的種植園經濟,那些黑奴種的是什麼?沒錯,除了蔗糖就是棉花!

 而此時的蔗糖生意早已不復當年,按美國人的說法,這是一個黑白的時代(黑代表鴉片,白則是指棉花。)

 歷史上1840年,奧地利帝國生產棉布100萬錠、法國300萬錠、英國1500萬錠,德意志諸邦為120萬錠,其中薩克森生產了60萬錠。

 這也是為何薩克森只有原來國土的三分之一,依然敢和普魯士叫板的底氣所在。

 此時(書中的世界線),奧地利帝國生產棉布數量達到了150萬錠,原因是紡織業得到了墨西哥的棉花支持,同時又開拓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市場。

 法國的棉布達到了360萬錠,雖然在埃及損失慘重,但是卻意外得到了德克薩斯的棉花產地,大量的廉價棉花湧入法國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其實此時奧地利的工業能力不弱於法國,單論機械製造更是歐陸第一,就連薩克森(德意志諸邦和意大利諸邦用的也是奧地利的織布機,只不過用量都不大。)用的紡織機都是奧地利生產的。

 但奧地利帝國僅僅生產了150萬錠棉布,不是其他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棉花。

 英法兩國吃進了運往歐洲84%的棉花,其餘的歐洲各國只能吃英法剩下的殘羹冷炙。

 此時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應商是美國,它實際上是英國人的狗腿子,隨時可能會與其合謀提高棉花價格對某國實施制裁,甚至直接斷供,這種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