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毫無波蘭(第2頁)

 法國,剛剛登基的路易·菲利普在內心是同情波蘭人的,並且十分感謝波蘭人起義吸引了俄國火力,這使得通過革命上臺的七月王朝避免了被俄國干涉的可能性。

 但是作為一個慫貨,路易·菲利普第一時間就派出大使,向沙皇保證法國政府會始終不渝地遵守維也納會議的條款。

 法國外交大臣塞巴斯,更是冷漠地回絕了華沙的請求。

 俄國外交大臣捏謝爾洛夫在訪問巴黎時,一再宣稱:波蘭問題是俄國內政,任何干預企圖都會被偉大的沙皇陛下視為與俄國為敵的行為。

 捏謝爾洛夫囂張的態度讓法國政府官員們憤憤不平,然而路易·菲利普不想也不敢幹預波蘭問題。

 鑑於路易菲利普的軟弱態度,內閣自然不會同意介入波蘭起義。

 只有奧地利的態度有所不同,弗朗茨二世對於俄國的警告只當放屁。

 奧地利對俄國在巴爾幹的擴展深感不安,更希望禍水東引,通過波蘭來削弱俄國。

 沒錯,奧地利非但沒有關閉邊境,反而選擇了大開方便之門。

 不但波蘭人可以隨意進出奧地利的邊境,奧地利更是允許他國志願軍和武器商人隨意進出。

 甚至奧地利的軍隊直接在邊境上做起了生意,向波蘭人和志願兵出售軍械,糧食,藥品,如果有需要還附送軍事訓練。

 於是乎大批武裝人員從奧地利進入波蘭,當然在波蘭戰敗時大量武裝人員逃入奧地利境內,造成了加利西亞十幾年的動盪。

 最終華沙城還是被攻破了,俄國士兵闖入了阿佳妮的家,殺了她的父母,一把火點燃了房子,她被士兵拖到大街上。

 還好阿佳妮的一位朋友及時趕到,這位朋友是一位俄國上校,他制止了士兵們的暴行,並救了阿佳妮。

 後來在那位俄國朋友的幫助下,阿佳妮輾轉到了巴黎。

 在巴黎的日子裡,那位俄國朋友每個月都會給她寫信並資助她一百個盧布。

 此時一個俄軍士兵一年的收入為38個盧布,一頭牛要80個盧布,一名少女身的農奴要300盧布,一名近衛軍團的上校軍官的收入為700盧布。

 阿佳妮的生活還算富裕,她甚至有錢可以去看歌劇,只是有一天她在歌劇院的門口,看到了一個身穿波蘭軍服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