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幼主登基(第2頁)

 回到內殿,柴宗訓開始思忖如何在半年時間內破局,好讓篡位一號選手趙匡胤的計劃落空。

 “首要肯定是先瓦解趙匡胤的班底,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我看他還怎麼篡位!”柴宗訓回想起歷史上對於趙匡胤篡位的記載,大多數都是從惋惜柴榮而來,直言若是給柴榮三十年,定能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無奈其莫名死於一場突發惡疾。

 柴宗訓曾在一些網絡文章中看到過,有人說柴榮或許是死於外星隕石病毒,出處是北宋末年王銍的筆記《默記》,裡面曾記載,一夜柴榮與大臣王樸出汴京,至城外五丈河邊看到熒火異象。巧合的是,兩人都先後死於突發疾病。但不少史學家還是傾向於柴榮死於癰疽,也稱疽瘡,屬於急性膿瘍,皮膚組織化膿性感染。畢竟,歷史上不少帝王也是感染此疾去世,譬如漢文帝。

 “王銍的筆記不過是為了迎合趙匡胤這廝,想用‘五德始終論’的火德趙宋替代大周木德,藉助天命掩蓋他的篡位之行。”柴宗訓一想到,柴榮駕崩之前,僅用四十多天便從契丹人手裡奪回三州三關,眼看就將收復幽雲,卻在緊要關頭撒手人寰。而趙匡胤建立的北宋,重文輕武可以說是歷史之最,文化上繁榮昌盛,武力卻一年不如一年,最終落得個崖山十萬軍民殉國的絕境。

 “看來將趙匡胤的人馬攥在手裡之後,得讓他們盡一盡歷史使命,先把中原統一,再慢慢瓦解其勢力。趙匡胤的謀臣中,趙普肯定是要‘搶過來’的,一代名相,不要白不要,至於‘燭光斧影’的趙匡義,我得嚴加防備,這人狠起來可連親哥哥都沒放過。”

 柴宗訓在心裡過了一遍參與陳橋驛兵變的人員,包括“義社十兄弟”在內,全都得從趙匡胤身邊摘出來。其中有些人是純粹擔心幼主即位,不能有效控制住局面,才選擇了盛年的趙匡胤。

 “往後上朝,我還是得多發聲,既然母后這邊不會成為掣肘,那必須得讓眾人知道,龍椅上的小皇帝是一個可以託付身家性命的皇帝。穩住文武百官的心,就是穩住朝廷,朝廷穩了,百姓自然就能安居樂業。”柴宗訓知道,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有緣來到這個耀眼的時代,就必須承擔起自身的使命,將分裂已久的天下再度彌合,完成柴榮生前未完成的心願。